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23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7篇
丛书文集   173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263篇
社会学   27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431.
叶凡 《女性大世界》2006,(1):132-135
百年后,我们想起她。仿佛依旧闻到淡淡的幽香,想起曾经与她擦肩而过的徐志摩,想超她笔下的《你是人间四月天》,想起她描绘的那些优美的建筑,想起她曾经魅力四射的太太客厅。这一刻,林徽因仿佛又站在我们眼前,她淡淡春山般的双眉,盈盈秋水般的眼眸,和睑颊上婉约的笑窝依稀可见……  相似文献   
432.
民国时期,封建土地所有制是维护封建主义的根本经济制度,而与其紧密依附的民族资产阶级也顽固地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由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统治,使商品经济无法得到快速发展,宪政也难以产生。我国50年代的土地改革,彻底扫除了这一障碍,为宪政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33.
孟子的思想     
柏柳 《老人世界》2008,(4):31-32
上个世纪40年代,在一位党中央负责同志给一位民主人士的关于“人性”问题的通信上,毛泽东所作的批示写道:“剥削阶级当着还能代表群众的时候,能够说出若干真理,如孔子、苏格拉底、资产阶级,这样看法才是历史的看法:”“孔孟有一部分真理,全部否定是非历史的看法。”  相似文献   
434.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运动的上限是洋务运动,下限是国民革命的失败.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运动的线索有两条:一是资产阶级本身的活动;二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活动.运动的主角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435.
文章试图探讨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的以资产阶级民主派联合其它各派发起的反对美国政府的帝国主义扩张政策及殖民战争的抗议运动,通过分析当时美国的历史背景和国际环境来阐明反帝运动各派的出现及其主张,由此,揭示这一政治运动复杂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436.
史量才与上海市地方协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市地方协会 (前身为上海市民地方维持会 ) ,是 2 0世纪 30年代由上海金融工商文化各界领袖人物组成的一个地方精英组织。本文对 1 932— 1 934年间史量才领导、参与上海市地方协会开展的主要活动进行考察 ,进而对当时上海市地方协会与国民政府的关系作简要探讨 ,认为上海市地方协会的出现是 2 0世纪 30年代初日本入侵造成国民党政权权威衰落的特定背景下 ,上海资产阶级重新崛起的重要表现 ;史量才被刺 ,上海市地方协会被国民党控制 ,实际上是国民党政府压制上海民族资产阶级以重建国家权威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437.
陈其泰 《人文杂志》2006,(3):104-109
民族文化认同是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发展、披荆斩棘、战胜无数劫难、形成多民族的统一国家的精神纽带。到了近代,由于民族危机的刺激,历史文化认同面临了一系列紧迫课题,这就是:抛弃“天朝上国”的幻梦,直面御侮图强和认识世界文明真实格局的双重任务;阐发历史变革思想和“改从西法”的主张;实行维新变法,走世界各国的宪政道路和发展资本主义;掀起民主启蒙思想潮流,为废除封建专制、创建“全民族的共和国”而奋斗。近代历史文化认同的逐步发展,与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斗争和推进社会近代化的进程正相合拍。  相似文献   
438.
马克思曾设想了“自由人联合体”的未来和谐社会模式,《共产党宣言》明确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在中国古代贤哲描绘的和谐社会中,勾画了人与人之间重诚信、讲仁爱、求友善、修和睦、选贤能、富庶安康,具有财产公有、共同努力、舍弃自我、人人平等、安宁、和谐、祥顺的社会风气的美好蓝图。在我们党历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  相似文献   
439.
中国近代在思想领域出现过许多进步思潮,有地主阶级的新思想、洋务思想;有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革命思想;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民主革命思想。其产生和发展都是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实现的。并经历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440.
《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一处概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把按劳分配规定为"资产阶级权利",这是<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一个"斯芬克斯之谜".以前有一种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马克思先用小商品生产者的尺度来衡量按劳分配,然后又拿发达的商品生产(即资本主义生产)的尺度来衡量小商品生产,通过这样曲折的道路就找到了按劳分配和资产阶级权利之间的同一性.马克思在衡量按劳分配时,所使用的是自由劳动的尺度,也即马克思是从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从劳动是人的第一需要的角度来衡量按劳分配的"资产阶级权利"性质的.当然,关于什么是自由劳动,以前也只是一些特征设想,而缺少历史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