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23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7篇
丛书文集   173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263篇
社会学   27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61.
陕甘宁边区的人权立法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中国共产党的人权立法实践非常符合当时战争的需要,边区人民表现出了高涨的政治热情.这是今人所关注的焦点.从理论来源来说,陕甘宁边区人权立法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继承和发扬,也是对中国传统的权利意识和资产阶级民权观点的吸收和扬弃,同时也体现了三者的和谐包容.这些兼容并包的特点对当今的人权立法理论具有非常典型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462.
从1900年到1937年,上海的文化精英联合资产阶级,在近代中国风云变幻的大时代中,建构起一个城市的"权力的文化网络"。在近代城市精英之中,核心已经让位于资产阶级,但因为资产阶级缺乏社会的文化权威,因此在近代城市社会之中依然离不开城市的文化精英。近代上海的文化精英与资产阶级的战略同盟,不仅坚守着城市的地方自主性,而且以市民社会为后盾,积极地过问国家公共事务,试图影响和改变中央政府的国策。  相似文献   
463.
本文就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诗人徐志摩的思想根源及人生哲学的形成,从多层次、多方位进行了探讨,如诗人成长的社会环境,接受的文化教育,接触的各界人士,以及他的信仰、追求、个性等方面,证明了他不是反动的资产阶级诗人,而是追求爱.自由和美的杰出的资产阶级诗人.  相似文献   
464.
进化论是中国近代影响最广、最深、最久的思想武器之一。它对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资产阶级革命派运用进化论的基本观点为辛亥革命聚集了革命的力量,树立了革命的信念,提供了革命的动力。但他们的进化论也存在着忽视思想启蒙的局限。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65.
将马克思的哲学思想置于世界思想史演进的总进程和总图景予以观照 ,通过与其他形形色色的哲学派别的比较 ,确立其独特的地位、价值和意义 ,是马克思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将体现出 ,一方面 ,马克思哲学是哲学的一种形态 ,它是哲学大家族中的一员 ;另一方面 ,它又不是普通的一员 ,它观照和把握世界的方式具有不可替代的特点。这种“比较研究”与“文本研究”、“现实研究”一起构成完整的马克思研究的三个组成部分 ,都属于马克思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北京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在强调基础理论与文本研究的同时 ,也非常注重比较研究和现实问题研究 ,以下是四位青年学者从比较哲学的角度就此发表的见解。  相似文献   
466.
人权作为政治口号是资产阶级最早提出来的 ,但人权并非资产阶级的“专利品”。各国的人权问题主要应由各国政府与人民自己来解决。当前 ,“人权高于主权”的论调已成为西方国家干涉内政的一个重要工具。其实 ,主权原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联合国时制定的一项基本的国际关系原则。国家主权是维护和保障人权的前提 ,没有主权 ,人权就无从谈起。打着“维护人权”的旗号 ,肆意干涉主权国家的内政 ,既破坏了国际关系准则 ,也是对人权的践踏  相似文献   
467.
关于“一分为三”的命题是否可以成立的争论又重新开始了,这是极其可喜的事情。《天府新论》在1987年第6期发表王孝哲同志的文章——《论一分为二、一分为三和一分为多》(以下简称王文,凡出自该文的引文只注明页码),就是重新进行争论的良好开端。我读了王文之后,深受启发,但还有几点不同看法,想提出来与王孝哲同志共商。 一、矛盾为什么只能“一分为二”而不能“一分为三”?  相似文献   
468.
目前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中,只要界说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性,人们大都会引证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序言中的一段表述,即“社会的经济形态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其实,这段文字的引证意向本来就有失偏颇,而用它来表征社会历史发展的某种一般性特征,就与马克思的原意相去更远了。笔者拟就这个表层理论的释误作一些分析,并试图引出其中隐含的重大理论问题,作为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深层研究的引子。  相似文献   
469.
19世纪70年代英国工人运动有了新的发展,但还没有成为真正的政治性的工人运动。工人运动受工联主义的影响仍然很深刻,因而在罢工的狭小圈子里无出路地打转;这种状况是山于英国的工业霸权和殖民霸权,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政治和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造成的。英国工人运动要发展成为真正的工人运动,必须从彻底废除雇佣劳动制度的斗争中找出路,必须冲破工联的牢笼,打碎两党制的锁链,建立独立的无产阶级政党。  相似文献   
470.
民国精神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并被人们广泛接受的一种精神理念,它不仅包含资产阶级革命派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同时还兼具反帝反封建思想及民主共和、自由平等博爱的原则。民国精神的形成与发展,为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乃至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都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整合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