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0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20篇
管理学   153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22篇
人才学   26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064篇
理论方法论   224篇
综合类   1334篇
社会学   120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76篇
  2011年   202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73篇
  2008年   229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141篇
  2004年   151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157篇
  2001年   148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一.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几个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是有区别又有共性的。  相似文献   
82.
论"新帝国主义"的实质、根源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潇潇 《江汉论坛》2006,(10):10-12
“新帝国主义”的内涵包括两个层面:新帝国主义理论以及根据这个理论制定的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一种“新帝国”的全球霸权政策。它要用美英的价值观改造世界,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一种美英统治下的新秩序。从实质和根源来看,“新帝国主义”是在冷战后垄断资本加速向外扩张的背景下产生的,是帝国主义发展到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表现形式,它与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密切相关。从现状和趋势来看,“新帝国主义”对国际关系和世界格局都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必然遭到世界进步人类的批评和反对,它最终是要失败的。  相似文献   
83.
要理解欧洲的宗教改革以及马克斯·韦伯对宗教改革的研究,单纯从16至17世纪的社会史状况入手是远远不够的,而是要关注从格里高利七世的宗教改革,经由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体系直到宗教改革阶段,天主教大教会与国王和武士贵族关系的一系列转变的历史过程。天主教与第三等级伦理的内在亲和性使前者始终与武士贵族集团处于紧张关系当中,并伴随着12世纪的文艺复兴和城居第三等级兴起,武士集团的道德独立性趋于衰败,第三等级逐步取得了道德和法的支配权,而宗教改革就是对这一漫长历史过程的总体回应,既不是宗教内部的冲突,也不是偶然事件。将韦伯对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内在亲和性的研究放置于这个大的宗教——社会史框架中,不论是祛魅、入世的禁欲主义、诚实的品行还是工作的热情,都是第三等级对自己内在伦理状况的现代性反思的结果。至于韦伯一再强调的个体因对得救的焦虑而产生的在现世内努力工作的动机,在逻辑上是不完善的。  相似文献   
84.
《资本论》的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论>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起点.它提供了批判"历史终结论"的立场、观点、方法.<资本论>是哲学批判与政治经济学批判双向建构的结晶,集中体现了马克思在哲学与经济学的结合中研究人类社会和人类解放的大思路.当代应当继承与发扬这种学风.<资本论>关于三大社会形态的学说,要求结合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重新思考资本的历史作用.它不仅典型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也可表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破解这一历史难题需要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85.
以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为主体的多元化的所有制结构,是目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有制结构的特点。现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保持资本主义基本经济、政治制度不变的条件下,自我调节能力逐渐加强。国有化与非国有化交替发展就是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自我调节的表现。  相似文献   
86.
韩炳哲认为,在当代资本主义中占主导地位的剥削形式,已由马克思所描述的“他者剥削”转变为“自我剥削”。齐泽克以新冠疫情为案例背景,对韩炳哲“自我剥削”理论提出了五点批判:一是“政治正确”对自我的限制和约束;二是斗争和对立不能简单归结为“内卷”;三是“自我剥削”批判存在例外情况;四是发达的西方国家并不像它宣称的那样宽容;五是马克思“他者剥削”等理论范式在当代仍具有强大解释力。齐泽克借由对韩炳哲“自我剥削”理论的批评,进一步提出了对共产主义的四个辩护:一是共产主义的对立面只有野蛮;二是共产主义能实现全球合作防控新冠疫情;三是共产主义是逃脱韩炳哲描述的“自我剥削”困境的出路;四是中国疫情防控的成功预示着共产主义的可行性。通过对齐泽克和韩炳哲论争的分析,有利于推进对马克思剥削理论的当代理解,强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增进对共产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的信心。  相似文献   
87.
黄平 《南方论刊》2020,(2):37-40
《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一章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史上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其产生有着深刻的原因,适应了当时的客观需要。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马克思有关前资本主义生产的各种形式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关系问题表达了看法。在文中,马克思运用"人体解剖是猴体解剖的钥匙"的方法论,系统地论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确立以前人类历史上各种形式的所有制关系及其各自的特点,分析了公社制的生产关系的局限性及其解体的原因,发现了资本关系形成的前提条件,并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88.
辩证法是《资本论》这项"伟大艺术品"的"建筑术"。以批判性和革命性为本质的《资本论》的辩证法是人的存在方式的理论表征,它谱写的是"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两座城市"的变奏。辩证法的存在论意蕴不仅洞见了"第一座城市"即"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危机,而且还预见了"第二座城市"即"共产主义"的到来。这是马克思《资本论》辩证法的理论旨趣和理论使命,也是探讨马克思辩证法"合理形态"的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资本论》的辩证法是通往共产主义的"接生术",是人类范畴文明的大逻辑。  相似文献   
89.
资本主义起源问题在马克思那里不单纯是一个历史实证性的问题,还是一个关乎如何理解历史唯物主义或者马克思的历史科学的问题。"政治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布伦纳认为,马克思的文本中存在着两种互不相容的过渡理论,它们分别指涉两种截然不同的历史唯物主义。"政治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进路在批判资本主义起源研究中"斯密主义"倾向,以及反对任何形式的先验历史观或者历史决定论方面是贡献卓著的,但因未能在马克思的历史科学所容纳的生产力决定论与阶级能动性之张力中把握资本主义起源问题,而难免会被指责为从一种极端(生产力决定论)走向另外一种极端(阶级能动性)。  相似文献   
90.
19世纪四五十年代,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结合资本全球化和世界历史的形成过程,对西方国家与东方国家、英国侵略与亚洲社会的关系,做出了较为客观的辩证分析。那种指责马克思是西方文明优越论的鼓吹者、英国侵略的辩护者和欧洲中心主义者的看法,是站不住脚的。到了晚年时期,马克思从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出发,重新分析了落后国家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作用和发展路径,改变了前期的一些看法。不过,在某种程度上,马克思仍然认为,落后国家要以西方无产阶级革命作为支撑,才有可能实现社会形态的跨越式发展,或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列宁的"一国胜利论"和苏联道路的形成,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历史道路理论。然而,由于苏东模式的内在缺陷,以及教条主义和修正主义的错误,苏东道路被实践证明是行不通的。中国道路不仅证明了社会形态跨越论的科学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革命论;而且也超越了苏东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提供了一种超越西方现代化的可能方案,实现了对马克思历史道路理论和落后国家发展理论的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