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73篇
  免费   401篇
  国内免费   73篇
管理学   2346篇
劳动科学   84篇
民族学   99篇
人才学   161篇
人口学   91篇
丛书文集   3135篇
理论方法论   596篇
综合类   4930篇
社会学   436篇
统计学   769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165篇
  2023年   295篇
  2022年   292篇
  2021年   337篇
  2020年   320篇
  2019年   290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207篇
  2016年   264篇
  2015年   434篇
  2014年   716篇
  2013年   601篇
  2012年   762篇
  2011年   811篇
  2010年   733篇
  2009年   754篇
  2008年   841篇
  2007年   721篇
  2006年   649篇
  2005年   636篇
  2004年   558篇
  2003年   529篇
  2002年   474篇
  2001年   432篇
  2000年   339篇
  1999年   151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6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我国面临人口老龄化加速的现状,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迫在眉睫。互助养老作为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能够满足老年人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由于我国社会结构发生变化,传统社会资本不断流失,以信任、规范和网络为主要内容的社会资本也在不同程度流失,客观上阻碍了互助养老发展。因此,从构建信任机制、互惠规范、参与网络入手提高我国社会资本的存量,成为互助养老持续发展的助力。  相似文献   
32.
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过程中,人力资本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其中突出的就是人力资本的分化和老化问题,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干部职工群体社会资本较为严重的差异性。从消除社会资本群体性的差异出发,我们应该积极发挥社会资本的正效功能,利用社会资本多角度地促进人力资本的提升和发展,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个人人力资本的提升与企业群体性人力资本的提高。只有充分利用社会资本并获得社会资本的社会性支持,才能够保障人力资本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过程中的核心推动力,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快速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3.
34.
在旅游业的带动下,我国酒店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市场急需酒店管理专业人才。但部分酒店管理本科生在日常学习中存在自我效能低、学习持续性差等问题,如何在高等教育中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和学习投入就显得尤为重要。据此,该文以三所开设酒店管理专业的本科院校为例,探讨专业认同、心理资本与学习投入的关系。结果显示:酒店管理本科生专业认同对学习投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心理资本在专业认同和学习投入中起到了部分中介的作用。研究结论为提升高等教育培养质量,强化酒店管理本科生专业认同,减少酒店行业人才流失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5.
中国银行业的改革与发展目前已步入一个重要关口,2007年我国银行业将全面对外开放,海外银行将享受完全的国民待遇,国外银行资本可以通过本土化,收购兼并等策略,直接参与到中国银行业市场的竞争。外资银行资本选择以新一轮城市商业银行改革、重组的历史机遇为切入点进行投资,将是现实和有效的选择,尤其是以东部五市地区为突破口和落脚点,将会最有效发挥外资资本进入中国银行业经营竞争的“投资小、易准入、政策宽松、竞争优势特征明显、较易形成后发优势”的先天条件。  相似文献   
36.
工会社会工作者是工会业务开展的重要基础力量,更是服务型工会建设的主力军,工会社会工作者的能力素质、服务质量对工会品牌的打造和树立有着重要的直接影响。而社会工作的职业特性之一就是高强度的情绪劳动,如果从业者缺少充分的内在资源,就很容易产生工作倦怠和职业枯竭,从而影响工会工作的落实和从业队伍的稳定。因此,本研究通过对北京市工会社会工作者展开调研,以期掌握该群体心理资本、情绪劳动和工作倦怠的基本情况与相互关联,从而为北京市工会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和服务提升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7.
伴随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理念以及社会治理重心下沉基层导向和实践的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在中国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愈发重要,尤其在培育社区社会资本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社会资本进行社区和居民两个维度三个层面的解构,打破以往单向培育的关注点,进行双向培育互构的探索,并以C社区商业街联盟为实践缩影,讨论其现实可行性,并从社会组织自主性、治理限度和治理有效性三方面对两者的培育进行风险分析,试图在社区社会组织日渐饱和的情境下探索未来社区社会组织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8.
本文在对文化资本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对于中国旅游经济增长影响的结构性差异。研究发现文化产业和文化遗产对于旅游经济的促进作用最明显,但是文化产业的促进作用既可以通过促进物质资本积累来实现,也可以通过促进人力资本积累来实现,而文化遗产的促进作用则主要通过影响物质资本的积累来实现。与之相反,文化体制对于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不明显的,这主要是因为现行的文化体制虽然能够促进物质资本积累,但是却不利于人力资本的积累,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挤出了旅游收入的提高。  相似文献   
39.
资本逻辑是导致生态危机的根源之所在。马克思将生态环境问题和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联系起来进行思考,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实质上是从生态危机形成的根源问题上进行追溯和批判,生态危机的真正根源之所在正是资本逻辑支配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然。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增殖原则、效用原则和生产原则进行剖析、批判,蕴含着重要的生态危机化解旨趣,对于克服和化解世界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恶化、避免中国现代化重蹈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发展经济而破坏环境的覆辙,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0.
在资本逻辑视域下考察自然力问题,既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重要维度,又是当下在建构生态文明新样态中应当优先考虑的理论话题。资本逻辑对自然力产生了“文明面”和“罪恶面”的双重效应,其内在本质是马克思所说的作为“资本的生产力”在起作用。从社会形态更替的历史大视野出发,自然力摆脱资本奴役的方式与建构生态文明新样态的理论构想是一致的,即利用资本逻辑的“文明面”,将对“资本的生产力”的批判性继承、交往关系的改变和社会制度变革作为主要突破口。当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通过“推动自然资本大量增殖”“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等举措,走出了一条破解资本与自然力关系难题的生态文明新道路,展现了建构生态文明新样态的制度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