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17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50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略论自然资源法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自然资源的立法,建立起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自然资源法律体系,充分依靠法制,从根本上保护自然资源已成为我国法制建设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笔者鉴于我国自然资源与自然资源立法现状,认为应当重新构建我国的自然资源法基本原则体系,其基本原则应当是:1保护第一原则;2合理开发利用原则:3开源与节约原则;4自然资源产权化与有偿使用原则;5可持续发展原则。  相似文献   
73.
环境法的生态伦理外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环境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问题 ,也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环境资源法学这一新兴学科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得到迅速发展的。今天 ,我们有幸约请了学界知名的专家学者与崭露头角的新秀 ,就 2 1世纪环境资源法的前沿问题各抒己见。包括 :环境权与环境义务问题 ;新世纪应当重点研究的若干国际资源法问题 ;“绿色”民法典的制定问题 ;WTO与环境法问题 ;可持续发展与法律变革问题 ;公众参与与环境保护问题 ;环境恢复与再生时代和环境立法问题 ;环境法与生态伦理问题等等 ,对于这些问题 ,专家学者们阐述了不同的甚至是对立的观点 ,相信通过这种思想的碰撞 ,会将问题的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74.
矿产资源法具有鲜明的社会法特征,矿产资源法律制度需要在开发利用与保护矿产资源之间寻求平衡.自然资源的整体性要求自然资源法应当具备一个完整的体系,而不同类别的资源又具有明显差异性,在自然资源综合立法中不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和可再生资源应分别建立不同的产权体系以及相应的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75.
环境资源法调整对象历来被认为只调整人与人的关系,这样的观点必然导致对自然的内在价值的否定。随着环境的恶化,人类的生态伦理哲学从人类中心主义逐渐向生态中心主义过渡,在生态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视野下,环境资源法的调整对象也必然应该有新的发展,就是环境资源不仅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和应该调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这样的发展是法本身发展的要求,同时也已经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多有体现。  相似文献   
76.
77.
从“大学城”新圈地运动看土地资源法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式军 《理论界》2005,(4):92-94
随着近年来新圈地运动的兴起,各地"大学城"建设被视为一种"时尚",乃至地方政府的形象工程,土地资源法制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处理发展高等教育与保护土地资源的关系,已成为各级政府、领导所面临的严肃课题.本文拟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试图从资源与环境保护法的角度进行探讨研究,提出旨在保护土地资源与发展高等教育并举的策略.  相似文献   
78.
中国环境资源法的创新与完善首先是理论的革命,没有理论基础的环境资源法不可能是理性的环境资源法。环境资源法的价值追求正是整个环境资源立法的基石和灵魂体现所在,它直接影响着环境立法的取向、基本制度及其实施效果。研究环境法的价值取向是探寻环境资源法创新与完善的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79.
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决策迫切要求将政府推到环保前台 ,政府因其特有的权力可以行使环保职能。但西部由于法律基础薄弱的现状 ,其职能的行使是有差异的 ,在西部的一些政府中就明显存在行政执法不力的情况。关键在于政府应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 ,以含有生态效益的经济杠杆为主要调节手段 ,才能有效行使环保职能。  相似文献   
80.
地质勘查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先行性、基础性工作,地位十分重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打破计划经济在地质找矿中的条条框框,在引入和不断完善市场机制、矿业权概念的同时,适时引入了地质勘查准入条件(即资质)的理念,这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地质工作的快速发展。实践证明,在地质勘查发展过程中,加强和规范地勘资质管理,对于规范地质勘查活动、维护地质勘查市场秩序、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