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63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123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01.
张文 《民族研究》2002,(2):63-72
宋朝的社会救济事业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较为发达的,对少数民族的赈济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其对西北(北方)地区少数民族的赈济,以安定边地社会为主要目的,方式上以生活性接济为主;对西南及南方地区少数民族的赈济,则是在国家势力南进及对该地区进行经济开发的过程中配合实施的,因此,方式上以生产型济助为主;对东北及北方地区少数民族的救济,则以笼络怀柔为主,方式上以居养安置为常见。这些措施的实施,对于进一步团结少数民族,稳定和巩固社会政治统治,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从性质上看,两宋对少数民族的赈济仍属传统怀柔政策的延续,但也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即从对少数民族上层分子象征性的笼络逐渐转向对少数民族普通民众务实性的物质援助。  相似文献   
102.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皖北地区的民间秘密结社发展迅速,这是由战争、自然灾害、苛捐杂税和清王朝吏治腐败等原因造成的。皖北民间秘密结社的活动主要有抗租抢粮、反外国教会侵略、武装暴动和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联合等,极大地冲击了清王朝的统治秩序,有力地促进了民主革命形势的高涨。  相似文献   
103.
二十世纪20-30年代中国农村民间高利贷盛行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资金流向、农民负担及土地分配不均等方面,分析了二十世纪20-30年代中国农村民间高利贷盛行的原因。并对其深刻而复杂的社会背景作了较全面考述。  相似文献   
104.
民国时期赈济慈善业运作机制述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国时期的赈济慈善业不仅有较为完善的管理机构及社会慈善组织,而且有较为完备的成文法规和组织制度;在实际运作上,在救灾赈灾、战争赈务、安老、育幼、扶孤、助残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国民政府在指导思想上打破消极赈济的观念,注意将赈济与生产创业结合起来,这些都体现了民国时期赈济慈善业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05.
杜赞奇在《文化、权力与国家》一书中,采用了“权力的文化网络”这一个起连接作用的概念.从研究华北乡村社会的各种非正式组织入手.探讨了乡村社会得以自主产生权威和领导体系的文化因素,从文化的角度上对华北农村社会进行研究。杜著的这一研究方法颇具新意,但是对于文化网络和权力之间的相互关系尚有较大的空间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06.
魏晋南北朝时期 ,面临自然灾害频繁和灾情空前严重的严峻形势 ,统治者在统治思想上承袭了两汉儒学“以经治国”的政府管理思想余绪 ,故其时政府应对自然灾害 ,主要以儒家荒政学说的理论为指导 ,灾荒救治政策措施具有明显的儒学化色彩。  相似文献   
107.
邓小平的灾荒防治思想是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灾荒防治思想是其形成的文化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灾荒观是其形成的理论基石,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领导人的灾荒防治思想是其形成的实践经验,近代以来中国严峻的灾荒形势是其形成的社会背景。在长期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邓小平高度重视灾荒防治问题,对灾荒防治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并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灾荒防治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灾荒防治的根本出发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灾荒防治的首要任务;重视发展农业、加强粮食储备是灾荒防治的重要举措;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灾荒防治的有效手段;政府救济和群众自救相结合是灾荒防治的基本原则。邓小平的灾荒防治思想是他长期重视和领导灾荒防治工作的经验总结,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灾荒防治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事求是地总结邓小平的灾荒防治思想,对于推动今后我国的灾荒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应以人为本,始终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灾荒防治工作的首位;加强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为救灾工作保驾护航;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提高全社会对灾荒的忧患意识;加强党和政府在救灾工作中的主体地位,积极构建多元救灾主体共同参与模式。  相似文献   
108.
淮河流域灾荒之频繁,危害之严重,影响之深远,远较其他地域尤甚,形构出淮河流域一种典型的灾荒文化记忆,全面而深刻影响到淮河流域文学的主题选择、价值取向、审美风貌及艺术格调。即使在后灾荒时期,当代淮河流域文学仍感受着"灾荒记忆"这一"深层结构"的存在,无论在叙述形式,抑或叙述内容等方面都能触摸到灾荒文化的脉动。当代淮河流域文学的灾荒书写具有美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多重阐释空间,表征着当代淮河流域作家个体体验与现实关怀、审美书写与责任担当等现代性价值观内在逻辑的一致性,彰显出淮河流域文学的公共性命意。不过,囿于当代淮河文学难以对淮河流域民众在现代性冲击面前因传统与现代、保守与开放、本土与他者间的矛盾或冲突而引发的内在灵魂的挣扎和痛楚予以艺术转化和审美超越,也失去了由此而可能生成的思想深度和文本厚度。如何促使当代淮河流域作家的成长、成熟,才是淮河流域灾荒文学真正成熟和繁荣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9.
乾隆三年宁夏府地震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乾隆三年底 ,宁夏府发生强烈地震 ,造成 5万余人死亡 ,城垣、衙署、民房百无一存。清政府特派钦差 ,会同地方督抚及宁夏八旗驻防将军等 ,处理抚恤、赈济、重建等事务 ,并分别对赈灾之官员等进行奖罚。通过考证清政府对此次地震之处理情况 ,可以了解清前期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等 ,其方式、方法 ,于今或有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10.
先秦时期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尤其是西北地区灾害发生更为频繁。但这一时期史册不全,史官制度建设不完善,影响到相关的灾荒史料不甚充分,灾荒资料分布比较零散,大多是零星分布于《诗经》、《春秋》、《左传》等历史文献中,虽然言简意赅,但也不失为研究先秦时期灾荒问题的重要文献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