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63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123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81.
民国时期,民间各种社会力量面对灾荒频仍的状况有其积极应对措施。灾荒发生后,淮河流域既有民间个人力量的募捐,也有宗教团体的救济,具有近代化色彩的民间慈善组织尤其发挥了重要的社会救济功能,总体呈现出救灾主体多元化的特点。华洋义赈会、红十字会等多种民间慈善组织致力于灾民的生活救助,并对灾区的疫病防治工作做出了贡献。需要指出的是,当时的灾荒救济呈现出诸多局限性,表现在:重灾后救济,轻灾前预防;缺乏救济物资和资金;盲目垦荒等。  相似文献   
182.
灾荒史是历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偌大的国家空间范围内,自然环境往往影响着王朝更替、历史兴衰的演变历程。由日人创办的《盛京时报》,因其所包含的新闻资料涉及面广博、新闻报道时效性较强等特点,成为研究近代东北地区灾荒史不可或缺的重要史料之一。基于此,应重视《盛京时报》在灾荒史研究中的新闻资料使用价值的探究分析。  相似文献   
183.
民国时期河南省灾荒具有频度高、受灾面积广、灾荒危害深等特点。民国时期河南的灾荒之所以频繁与该历史阶段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压榨,以及连年战乱对农业生产的破坏,都是分不开的;除此之外,政府的腐败、治水经费的挪用等人为因素,更是天灾频繁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84.
希腊的破产诚然只是这次欧元区危机的冰山一角,但由于这次危机牵涉希腊以至欧元区的变量太多,欧元本身最终何去何从及对整个欧洲甚至全球经济造成多大的影响实难以估计。现在离6月17日希腊新一轮大选只有约五周时间,届时希腊亦将囊洗如空,目下已有不少欧盟金融界人士酝酿要求将5000亿欧元稳定基金注入欧洲大银行,以作希腊一旦脱离欧元时的防波堤。  相似文献   
185.
嘉庆之前,养廉银用之于灾荒救济并不为中央政府所提倡,但嘉庆十八年(1813年)的河南灾荒却改变了这种局面.捐献养廉银救济灾荒成为清朝荒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短期内,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灾荒的破坏,但从长远看,成为官员贪污腐败的一个根源.捐廉助赈彰显出清朝中央的财政能力大大下降,地方势力影响清朝政治格局的趋势凸显.  相似文献   
186.
埃及马穆鲁克时期,尼罗河水位不足或泛滥带来周期性饥馑,统治者的救助政策与措施决定灾难的影响范围和民众的生死存亡,开国者拜伯尔斯英明果断地多次化解危机,使国家强大兴旺,精明强干的纳绥尔机智应对灾难,把国家带入安定、繁荣时期,而怯的不花、法拉吉等在饥荒时期不作为,涂炭生灵,削弱了自己的统治力量,最终导致亡国命运。自然灾害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体制的不健全和统治者的无知、自私与冷漠。  相似文献   
187.
19与20世纪之交,帝国主义妄图瓜分中国的危机情况之下,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义和团运动,尽管该运动的发生与民族危机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但是,义和团运动之所以能够快速地发展蔓延,这与当时中国一些地方出现的灾荒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8.
移民,尤其是灾荒和战乱后的移民,对近代西北商路经济带乃至整个西北之区域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于此非常条件之下,它们表现为以劳动力为核心的生产要素依随商路聚集或流动。尤在抗战军兴时,此种流动所导致技术、资本聚集,加速了西北商路现代产业聚集区的形成。这对西北区域经济发展有显见促进作用。它揭示出:灾荒、战乱作为非常态因素对生产要素流动及其功能发挥之外部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即便如此,其生产要素仍依随商路经济带之聚集或流动更说明,商路经济带是西北区域经济发展之具体支撑所在。  相似文献   
189.
近代陕北地区的自然灾害十分频繁,其中光绪初年的大旱灾、民国17—21年的大旱灾以及陕甘宁边区政府时期的灾荒尤为严重。严重的自然灾害对陕北地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人口的大量死亡和流离,使得劳动生产力锐减,农业生产凋敝;灾荒使陕北生态环境和气候进一步恶化;灾荒也加剧了社会的动荡、冲突与失范;同时灾荒造成的社会动荡形势,为革命思想在陕北的广泛传播及革命力量的发展壮大客观上创造了有利条件。灾荒发生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的影响,也有社会因素的破坏:首先,陕北地区地处西北高原,气候干燥,雨水稀少;其次,水利工程的失修和不完善;以及过度的开荒、造田、毁林使生态环境和农业气候遭到破坏,自然灾害频频发生。近代陕北的灾荒给我们以诸多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90.
古代的中国是一个灾荒频仍的国家,中国人民在抗灾救荒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抗灾减灾经验.灾后的赈济是抗灾减灾的重要措施之一,赈济的标准直接决定灾民的食品安全状况.通过对中国古代赈济标准的评估,本文发现中国古代赈济标准的制定极具科学性,保障了不同状态下灾民的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