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8篇
劳动科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31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44篇
社会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雍正继位之后,国库空虚,各省大都有上十年的赋税末上交朝廷,胤祯决定派得大臣任各省封疆大吏,革除弊端,追补亏空。经朝廷诸重臣举荐,诺敏被派往山西任巡抚。诺敏急功近利,好大喜功,山西十年亏空300万两银子,朝廷限定三年还清,诺敏上任一年仅追回30万两,如不做小动作,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赋税结构变化与近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赋税结构的变化有着丰富的内容, 它与近代化的推进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发展过程。探索近代中国赋税结构变化与近代化的关系, 对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本质和明确赋税结构变化的影响作用, 对正处在致力于完成近代化历史任务的发展中国家都极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究竟国家最高赋税权力应该由君主一个人独掌还是由全体公民共同执掌,这是赋税伦理研究必须直面的根本与核心问题。先秦赋税伦理思想的共同特征是:主张国家最高赋税权力应该全部由君主一个人独掌。其差别仅仅在于君主是应该遵循赋税道德独掌,实行王道赋税;还是应该不遵循赋税道德,不受任何约束地独掌赋税最高权力。先秦赋税伦理是一种极为片面...  相似文献   
14.
王安石与苏轼都是北宋中期的重要思想家,二者针对当时的历史情境有着不同的赋税改革思路。究竟孰对孰错?他们的赋税思想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区别和联系呢?本文对此展开了相关论述。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30年代,为了整理田赋以提高政府财政收入,新成立的江宁实验县在其境内举办了一次土地陈报。经过统计,土地陈报之后的江宁额征田亩与前相比大为增加。田亩增加的同时,政府的税收也获得了很大的增长。这同时也就为江宁此后的进一步变革打下了良好的铺垫,为今后的各种建设工作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前提。因此,此次土地陈报具有十分明显的"建设"意义。然而,江宁县更多的将土地陈报与田赋征收连接起来,因而在强调建设的同时也带有浓厚的控制意味。  相似文献   
16.
古代以土地税为主的赋税制度的设计、变革对于古代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国家政权的生存至关重要。根据中国古代四次里程碑式的赋税变革历程,对影响变革的因素进行分析,以求寻找有益于当今社会税制健全完善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从税收史学上讲,公民与国家之间的"权责对等"维系着经常性赋税所形成的长期稳定的税收关系,国家接受公民让与部分私权必然需要承担按照公民意愿支出财政资金的责任.而国家预算作为实现权责对等的必然手段,其预算信息公开本质上则成为实现权责对等的具体实践形式.国家预算信息公开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是公民监督政府是否按照公民意愿支出财政资金的起点,也是实现预算参与、预算民主的先决条件.在分析英美国家预算信息公开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历史教训,认为需要在健全预算法律、完善管理机制、强化审计监督、拓展信息渠道四个方面保障公民的知情权,以促进权责对等,从而发挥国家预算的治理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战时通货膨胀使财政赤字成为国民政府的痼疾,为了敛财,国民政府奉行战时财政体制,《印花税法》的数次修订就是其重要举措。但因为肆意扩充税源,提高税率,加重罚则,一直被世人视为"良税"的印花税也难逃"苛捐"的命运,其税制发生了本质蜕变。江西地方法院的印花税诉讼案件很好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税制混乱特征,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末,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为此,严复本着"富强"中国的目的将亚当·斯密的赋税思想引入中国。在赋税理论上,严复对英国议会掌握税收大权的税制理论赞成有加,但同时严复又用治人者和治于人者的思想分析中国皇帝征税、臣民纳税的合理性,这显示了严复思想的不足之处;在赋税原则上,严复对斯密的"平等"、"确实"、"便利"、"节省"税制四原则大加赞赏,主张中国税制采用"平"、"信"、"便"、"核"四原则;在赋税来源及用途上,严复与亚当·斯密都主张赋税在为国家提供财政收入的同时要惠及于民,但在赋税的来源上,尤其是在对工资征税的问题上,严复与斯密的观念又不完全一致。通过对严复与亚当·斯密税收思想的比较研究,可以看出严复对挽救晚清危局的贡献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鸦片战争前后,田赋是清朝政府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占岁入的三分之二以上。后来清政府因为支付大量的战争赔款和镇压农民运动的费用,国库空虚。为了增加国库收入,清政府设置新税开征厘金和海关税,到了清末又大量举借内外债,这样田赋在清末国家财政收入中所占的地位日趋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