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68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114篇
社会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吟咏情性在中国古典诗学的抒情理论系列中具有主轴性的地位.“吟咏情性”以情性哲学为基本的发生条件,它是先秦以来一般的、群体诗学的言志、抒情说向个体诗学的抒情理论的发展.汉魏文人诗发源于言志,并发展出缘情之论,南北朝时期,情性为本的诗学思想开始确立,言志缘情之外,时人多以“吟咏情性”称作诗之事.唐人诗学接受《大序》变风变雅及南北朝的情性之说,其对作诗之事的基本标述即为吟咏情性,并且赋予传统情性论以重视个性、崇尚自然等审美观念.唐人诗学虽崇尚教化之旨,但基本的立场在于“吟咏情性”的变风之作.宋人的情性论与个体伦理本质相结合,是宋诗重理的思想根源.明清诗家仍沿传统的情性之说,以情性为诗歌之本,其中又有强调个性自然抒发、重视灵感与创新的性灵派之说.  相似文献   
102.
103.
杨保健 《唐都学刊》2006,22(3):145-148
中国传统文学主要指从公元前11世纪,即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最早的诗篇出现起,直至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的中国古代(含近代)文学。中国传统文学在特殊的文化背景下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传统,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风”、“骚”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传统;二、“诗言志”、“诗缘情”与重表现、重抒情的传统;三、文学形象创造的“形神兼备”传统;四、文学形式的多样性传统;五、文学风格的丰富性传统。认真研究和梳理传统文学的艺术传统,并加以扬弃,无疑有益于当今的文学发展和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4.
秋水的价值     
冯传志 《决策探索》2005,(10):36-36
“秋水共长天一色”,唐人王勃,天道情酬.托物言志,写景抒情,用以表达对社会和谐,政治清明,人间气正,天地一色的美好愿望。然而,世人咏之却不能遂其愿,墨客歌之却不能从其言。何哉?天大由天。天乃万物之神,尚不能律己.喜怒无常,变化莫测:时而春光明媚,和风细雨,万物生辉,斑斓世界;时而闪电雷鸣,风雨大作,洪水泛滥.浮碴四起。于是便有了,汹涌澎湃,一泻千里,浊浪排空,惊心动魄。于是便有了,没有大起,哪有大落?不发大水,哪有大鱼?  相似文献   
105.
先秦时期朝聘文化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聘是先秦时期外交关系中很重要的一种社会现象,在朝聘场合体现着一定的文化交流与传播.朝聘的乐与舞体现着当时的文化机构建置情况,朝聘的赋诗与引诗体现着时代感,有着特定的政治文化取向.而朝聘的文化传播与交流则较多地表现为物质文化交流,表现为先秦音乐中的外来文化因素,表现为翻译人员的文化交流活动以及朝聘场合的对答或观礼等活动.  相似文献   
106.
汉末儒学衰微之后 ,追求个性解放与重视个人情感 ,已逐渐演变为普遍的社会风尚 ,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的汉末文人古诗发扬重个性重感情的作风 ,以慷慨悲歌为美 ,它吸收了诗骚精神 ,抒发文人自身的情志 ,使坠失了多时的诗性精神在汉末大放异彩 ,深刻地影响了魏晋以后的诗歌创作及诗美特性。本文以思妇、游子、士子诗歌三大主体情感的特征出发 ,论述其缘情言志特点和状态。  相似文献   
107.
近年来中国绘画史研究中,对金农的评价褒贬不一,各有争论。本文从金农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和雅俗共赏的审美追求方面进行阐释,综合其具有人文精神的审美特征和狂放不羁的个性特征,为金农的绘画研究提供一个客观辩证的考究材料。  相似文献   
108.
成长手记     
这是一篇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抒情散文。作者把对咖啡的口味;苦涩的咖啡—加糖的咖啡—加少许盐的咖啡和自己的成长轨迹紧密联系在一起,品味咖啡就是在品味成长的人生。全文没有运用多么华丽的词藻,但字里行间却自然流露出小作者淳朴真挚的情感。这种由物到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会给你心灵深刻的启迪。值得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09.
诗·书·画     
谢保国先生喜作诗,每逢风物节令,或游景物名胜,或听时政要闻,必有感而赋诗焉。一日,邀田冰和张廷杰二同学将其所作摘其优者抄成册页,以求读诗赏书之效。  相似文献   
110.
汉赋的发展与儒学的盛衰有密切的关系。西汉初期,儒学尚未兴盛,反映在汉赋上则是百家思想并存。自武帝始,儒学居于主导地位,对汉赋产生了重大影响,主要表现是:儒家批评君主过失的传统及诗教的“谲谏”原则,促成了汉大赋的“讽谏”功能;儒家向往古代圣贤及《诗经》中的“颂”,促成了汉大赋的“颂扬”功能;而东汉时期儒学与谶纬合流,又使汉大赋的颂扬功能更集中于对礼节仪式的发挥;儒学对汉代抒情赋中的“贤人失志之赋”与“纪行之赋”也有重大影响,使其表现出以儒家思想为本的特征。东汉末期,随着儒学的逐渐衰颓,汉赋的题材也突破大赋的京都校猎与抒情赋的言志纪行而逐渐趋于世俗化、多样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