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9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40篇
管理学   244篇
劳动科学   13篇
民族学   36篇
人才学   48篇
人口学   19篇
丛书文集   1198篇
理论方法论   219篇
综合类   2958篇
社会学   210篇
统计学   92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38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184篇
  2014年   290篇
  2013年   238篇
  2012年   310篇
  2011年   326篇
  2010年   338篇
  2009年   331篇
  2008年   380篇
  2007年   316篇
  2006年   256篇
  2005年   247篇
  2004年   211篇
  2003年   192篇
  2002年   143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在基础教育国际化语境下,高校需要从超学科的视角重新思考英语师范生培养方案,打破长期以来以单一学科教育为导向的培养路径,培养具有融通多学科思维能力,又能用英语娴熟讲授至少1门非英语课程的师范生,以满足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师资需求。超学科是指一种融合各学科信息的创新理念,旨在解决现有学科结构方式无法解决的问题。英语师范生超学科培养路径主要有四条:一是跨学院合作,走合作共赢之路;二是创新培养模式,以培养卓越教师为目标;三是超越学科界线,打造超学科课程方案;四是多部门合作,完善超学科培养体系。在对英语师范生实施超学科培养方案之前,相关职能部门应从前期调研、组织管理和师资力量的整合等方面做好准备工作,为超学科人才培养扫清思想障碍、体制障碍。  相似文献   
992.
重视教育是古今中外华人父母共同秉承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对华人移民来说,教育是实现向上流动较为公平和有效的途径.子女的教育成功往往能保证其事业有成、生活富足,进而带动整个家庭的向上流动.中国新移民如何应对子女教育问题上的挑战,除了受到华人传统文化中重视教育的价值观的影响,更多的是受到移居国的制度结构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与约束,其中包括语言文化、移民政策、社会和种族歧视,以及教育制度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因素.中国新移民拥有国际移民"超高端筛选"所具备的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和文化资本的优势,以及移民所独有的跨国资源,而这些都是帮助其有效应对上述教育挑战的主要策略与资源.  相似文献   
993.
994.
审美文化寓于各种文化形态之中。从社会层面来看,大众文化是审美文化形态之一。富有现代意蕴的大众文化是时下主流、强劲的文化建构力量。通过对媒介主导下的会话形式的思辨和考察,肯定社会美的必然,分析大众审美异化三种表现:审美关系趋于同质化、审美感受奔逐快感化、审美产品过度娱乐化。  相似文献   
995.
996.
马克思从中学时期便立下了为全人类服务的伟大志向,然而理想主义改变不了德国的现实,于是他首先通过自我意识哲学高扬人的主体性,但他并不满意这种理论思辨,因此开始了唯物主义的问题域转向。随着深入现实,马克思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以期解开人类解放的秘密,对现实劳动异化做了分析并找到了共产主义旨向;为了使自己的理论得以实现,就必须同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一切旧哲学划清界限,马克思一改以往哲学的本体论思路,将哲学的研究对象变成现实的人,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的逻辑是按照从抽象的自我意识到具体现实的人,从静态的理论理性到动态的实践理性的思路展开的。  相似文献   
997.
日常生活作为社会结构的补充,它连接着各种社会关系,与人自身的本质最为密切。列斐伏尔以异化为研究出发点,继承了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对现代世界日常生活中新的异化特征进行阐明与批判,积极探寻回归日常生活本真状态的总体性革命之路,主张建立一种艺术与日常生活相融合的崭新的生活风格。探究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产生背景、梳理其主要内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列斐伏尔这一思想的内涵,辩证地分析这一思想的价值与局限对现实的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98.
999.
1000.
“剥削”概念是透视马克思异化理论的重要切入点。在数字资本主义时代,剥削方式由强制性的“你应当”转换为激励式的“你能够”,原本被动的“他者剥削”逐渐过渡为主体主动的“自我剥削”。此时,剥削者与被剥削者合二为一,“绩效劳动”以更为隐蔽和深刻的方式成为“异化劳动”在当代的新型变体。“自我剥削”的深层根源在于,资本将它的增殖欲望转化为主体自身的欲望,并通过强制的“进步力量”和“竞争逻辑”极尽对主体潜能的挖掘与利用。在数字资本的宰制下,人的“自我异化”以“自我实现”的面貌呈现,“自我剥削”的本质仍然是“他者剥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