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645篇 |
免费 | 356篇 |
国内免费 | 78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427篇 |
劳动科学 | 48篇 |
民族学 | 847篇 |
人才学 | 85篇 |
人口学 | 45篇 |
丛书文集 | 2545篇 |
理论方法论 | 494篇 |
综合类 | 4990篇 |
社会学 | 567篇 |
统计学 | 3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3篇 |
2023年 | 346篇 |
2022年 | 362篇 |
2021年 | 471篇 |
2020年 | 420篇 |
2019年 | 348篇 |
2018年 | 164篇 |
2017年 | 305篇 |
2016年 | 369篇 |
2015年 | 481篇 |
2014年 | 828篇 |
2013年 | 701篇 |
2012年 | 767篇 |
2011年 | 732篇 |
2010年 | 637篇 |
2009年 | 619篇 |
2008年 | 653篇 |
2007年 | 460篇 |
2006年 | 343篇 |
2005年 | 285篇 |
2004年 | 239篇 |
2003年 | 148篇 |
2002年 | 114篇 |
2001年 | 95篇 |
2000年 | 64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李修建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1):43-48
以<红色娘子军>、<青春之歌>、<李双双>三部影片为例,探讨共和国前期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共和国前期电影中的女性,在身份上经历了从妇女而战士再到党员的转变;其外在形象体现了男性化的特点;其情欲无一例外地被遮蔽,被删除;所有这些,体现出了新生的民族国家的一种自我认同. 相似文献
52.
53.
我们在网络上与他人交流、参与游戏,都必须先得有一个网上的名字,网名还被称做ID(identity,哲学上译作“同一性”)。网名全凭个人喜好而取,不似我们身份证上的姓名是在出生前后由他人帮取,即便个人有改名的权利,也远不如改网名来得自由。基于身份证的身份认同与人格的持续性和同一性是现实生活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而网络世界一个人可以同时拥有几个网名,且每个网名都可以频频更换,那么网络交往也能相应的以此作为”基础吗?网络交往的“自我”认同又是何以可能的呢? 相似文献
54.
袁志伟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46-50
党项民族和西夏人综合了中原佛儒二家的思想文化,形成了气本论与缘起说并存的"二元论"宇宙论与人性论,在宇宙论方面吸收综合了儒家的元气生化论、天道观及佛教的"四大说";而在人类起源和人性论方面则吸收综合了儒家元气论、佛教五蕴说和如来藏缘起说。这种"佛儒融合"的哲学思想既是党项民族学习中原汉文化并融合创新的成果,也是党项与汉民族文化认同的表现。 相似文献
55.
谢中元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78-84
佛山行通济民俗不是被化石般消极保留的"历史遗留物",而是在释放文化功能的过程中契合地方社会需要的活态文化形式。其功能以地域环境的变迁为动因,以民众需求的改换为基础,经退化、衍变与拓展而呈现出复合、杂糅的特点,彰显着传统与当代混搭、官方与民间杂糅的复杂机理。置身于当代"祛魅"语境,行通济民俗的情感宣泄、认同凝聚以及慈善教化等文化功能愈发凸显。 相似文献
56.
刘永刚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4,(5)
因民族国家政治分隔力形成的跨界民族,其成员的民族与国民双重身份对应着两种认同形式。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严重制约并影响着民族国家的边疆秩序及其地缘政治关系。跨界民族成员依靠民族国家政治共同体获得公民身份、实现利益诉求、建立对国家的政治认同时,深受跨界民族主义、地缘政治等外部因素的影响。通过民族国家的有效治理、公民权益维护等认同政治实现跨界民族的政治认同是较为直接且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57.
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在俄罗斯国内蓬勃发展,对此中国学界较少关注。相较于美英国际关系理论,俄罗斯国际关系理论具有鲜明的特色,与俄罗斯的历史、文化和思想传统,与其面临的国际体系变化及重大现实问题密切相关。学者们围绕身份认同、国际体系、国家战略目标等核心议题展开论战,使得俄罗斯国际关系学术界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态势,有力地推动了俄罗斯国际关系理论的观念变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58.
59.
陈娟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
相对于硬实力,软实力在文化意识形态输出中的作用更加潜移默化,而过程中的关键要素之一就是话语促成的身份构建,它决定了输出策略、输出方式和输出效果。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任中和卸任后都向世人展示了他令人惊叹的多重身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于“总统”和“前总统”的概念和期望值。值得分析的是,克林顿在任时和卸任后在不同语境下的话语策略是如何帮助他成为一个用话语策略构建起来的政治文化符号,而美国政治大环境又如何可以宽容并利用这个符号实现软实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