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28篇 |
免费 | 18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9篇 |
民族学 | 8篇 |
人才学 | 5篇 |
丛书文集 | 140篇 |
理论方法论 | 21篇 |
综合类 | 540篇 |
社会学 | 30篇 |
统计学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20篇 |
2021年 | 17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20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20篇 |
2016年 | 22篇 |
2015年 | 30篇 |
2014年 | 53篇 |
2013年 | 51篇 |
2012年 | 70篇 |
2011年 | 57篇 |
2010年 | 66篇 |
2009年 | 66篇 |
2008年 | 62篇 |
2007年 | 44篇 |
2006年 | 26篇 |
2005年 | 22篇 |
2004年 | 15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3,(22)
词汇是语言中能自由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体现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态度,不同民族的词汇体现出跨语言的语义文化差异和语用文化差异,本文从认知语言学隐喻和转喻理论在词汇文化内涵教学上的应用的角度进行初探,介绍了隐喻应用于词汇教学的理论基础及其作用:隐喻认知对词汇语义范畴发展的作用;隐喻认知在词汇隐喻概念理解中的作用。指出其对词汇教学的启示:重视基本范畴词汇的教学,重视词汇隐喻意义和隐喻扩展义的教学,和重视词汇文化内涵的教学,进而指导大学英语的教学。 相似文献
142.
李燕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2(5):127-131
趋向补语结构"V上"、"V下"的语义体系存在较大的差异,语义范畴经历了从空间域到时间域的转移,其转移过程具有实现方式的特定性和程度的差异性,这是非范畴化认知机制作用的结果,是人类认知不断深化和拓展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3.
林荫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1)
本文主要探讨脚字含义(包括汉字足和英语foot)的转喻和隐喻现象。从转喻的认知模式来讲,脚可以指代人,代情绪,代动作和功能。从隐喻的认知模式来看,脚的隐喻含义主要是基于其空间概念的延伸和脚的动作。 相似文献
144.
宋小平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20(4):98-103
三种关系类英语修辞手法——转喻、提喻和换称的共同之处都是用某一事物的多称指代另一事件的名称,常常容易使人混淆。其实,如果将这三种修辞手法的用法加以对比分析,就不难区分子。 相似文献
145.
熊毅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7(2):119-122
英国玄学派代表诗人多恩诗歌具有如下艺术特色 :理性与感性相结合 ,激情与哲理相并重。多恩诗歌建构的情感张力能使读者在欣赏过程中经过多重审美感受的整合 ,体味到玄远的诗境 相似文献
146.
柳茜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6(Z1):183-184
本文基于对中学教学的调查和了解,从三个方面对素质教育实施举步维艰的现状进行了反思.素质教育的实施是教育文化的发展,是思想观念的改变,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全社会共同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147.
浅论隐喻和转喻与词汇意义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汇意义的发展离不开词源学和语用学的研究,而把二者联系起来的是语言的认知基础。隐喻和转喻作为人们的重要认知方式,对人们认识事物、事物概念的形成、语言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汉语词汇的引申和比喻义都是在基本义经过隐喻和转喻产生的。 相似文献
148.
现代诗语的重要“纽带”:隐喻与转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仲义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1):5-11
人类生活充满了隐喻活动,最具创造性的隐喻无疑来自诗歌这一特殊文体。现代诗语的重要"纽带":隐喻与转喻的蓬勃展开、长盛不衰,得益于结构主义能指/所指、选择/组合的原理。以台湾中生代诗人简政珍为取证,确信隐喻建立在相似性、类比性基础之上,与其孪生关系的转喻则建立在相邻性、接近性基础之上,两者遵循"对等原则",在互换、互渗、互化中共同参与了一切诗语活动。在现代诗语的部落里,诗人正是通过张力这一充满"血缘"的纽带,凝聚了家族与非家族的所有成员。 相似文献
149.
在传统修辞理论中,转喻和隐喻被当作修辞格来看待.而现代认知语言学理论则认为转喻和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从根本上讲,它们还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机制.转喻涉及同一个认知领域事物之间的关系,基于事物之间的临近性(contiguity),着重于自身的特点;而隐喻涉及的是两个不同的认知领域事物之间的关系,根据的是事物之间的相似性(resemblance).但是,转喻和隐喻之间的区别是标量的,不是离散,它们之间构成了一个连续体(continuum),转喻一隐喻连续体存在着一个模糊的、交错的中间地带.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试图通过引证分析转喻与隐喻之间存在着的这种既紧密又复杂交错的互动关系,说明转喻在人类的认识和思维过程中,是更基本的认知方式. 相似文献
150.
绘本是一种独特的儿童文学形式,它是图和文的结合,它通过图和文相互交织、相互补充来完成故事的讲述。绘本兼备图画之魅力和文字之美。从小学低年级绘本阅读和课外阅读的关系开始,认为绘本阅读是小学低年级儿童课外阅读的重要内容,绘本阅读能促使小学低年级儿童课外阅读朝更广更深处发展,让绘本教学走进课堂、走进儿童的心里。许多优秀的绘本吸引着孩子的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