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62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372篇
社会学   1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461.
从话语修辞的视角看,渡也的咏史诗可以分为三大类:转喻型咏史诗、隐喻型咏史诗和反讽型咏史诗。转喻型咏史诗可以分为深层隐喻性转喻型和表层隐喻性转喻型。前者是转喻在表层话语中占支配地位,深层原型与表层叙事形成了隐喻关系;后者是部分诗节或意象凸显出来,获得了相对的独立性,与诗歌形成隐喻关系。隐喻型咏史诗包括比兴式隐喻型和拟人式隐喻型。反讽与隐喻话语都具有双重意义,但隐喻注重的是两层意义的统一,反讽看重的是双重意义之间的对立。渡也创造反讽诗歌的方式很多,有言语反讽、语调反讽、结构反讽和戏拟反讽等。诗歌修辞的目的在于意义建构,渡也以多种话语修辞创造了丰富的意义空间。  相似文献   
462.
"软实力"概念自20世纪90年代引进中国,逐渐成为学术界、媒体界以及政界普遍使用的话语,其间经历了由简单引介到本土化的复杂过程,并发展出"文化软实力"这一极具中国特色认知概念。"软实力"学术话语、媒体话语和官方话语的相关数据显示,其间发展轨迹基本重合,官方话语起着重要的"定调"作用,而学术和媒体话语则不断拓展出更广泛的内涵,三者构成了一种"复调"的效果。具体的话语类型可以分为"原教旨主义"的软实力、作为"隐喻"的软实力和作为"转喻"的软实力。基于"软实力"概念背后隐藏着的意识形态性及其权力逻辑,中国的选择路径应是"超越软实力"。  相似文献   
463.
当今学界普遍认为名词化是典型的语法隐喻现象,而作为一种隐喻现象必然与人类的认知思维机制紧密相关,名词化从本质上讲属于一种认知现象。因此本文在名词化语法隐喻观点的基础上,运用认知学理论加以分析,从语法范畴的连续性、名词的认知特征、认知视角以及转喻机制四个方面揭示名词化生成的认知基础和动因,并提出了名词化是一种隐转喻现象的观点,从认知的角度对名词化语法隐喻的理论加以补充。  相似文献   
464.
以公示语汉语地名及其英译为研究对象,以转喻认知机制为理论基础,尝试对转喻进行重新分类,进而以公示语地名及其翻译的汉英词汇结构为例,考察转喻机制在语料中的操作模式和解释力。研究发现:1)所有公示语地名都是定中名词结构,包括名名定中和形名定中两类;2)公示语地名构词要素,包括专属词汇和通用词汇,其中专属词汇结合是概念和语义混搭的结果,汉语读音和英译拼音之间存在基于语音象似性的转喻机制;3)通用词汇组成的公示语地名中,部分显示指称转喻现象,汉英均是“名1+名2”或“形+名”定中结构顺序,其他地名不存在明显转喻机制,英译时呈现“名1+名2”和“名1 of 名2”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465.
语义范畴的原型理论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比分析原型理论范畴观与传统范畴观的基础上,运用原型理论来对语义范畴进行合理的诠释,并对原型理论范畴观的一些特点进行了探讨。本文认为,传统范畴观由于其固有的缺陷,在阐释语义范畴时不能自圆其说,而原型理论范畴观则能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此外,作为两种重要的认知模式,隐喻和转喻在语义范畴扩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66.
一词多义是语言经济化的产物,词汇的多个义项并非散乱的聚集,而是存在内在联系,并基于人体对自然界及自身的认知。研究显示,open一词的词义由作为动作的实体义,向空间概念,时间概念延伸,并进一步投射到情感域,隐喻和转喻为其词义派生的主要途径。该词还体现句法功能多义,运用原型范畴理论可解释其句法概念中的中心成员向边缘成员拓展的路径和理据。  相似文献   
467.
英语一词多义的转喻认知机制——以head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转喻的认知原则、邻近原则和突显原则,"head"名词词义延伸义项存在三种转喻形式,即"部分代整体"、"整体代部分"、"部分代部分","head"转化为动词主要涉及"主体代行为"、"工具代行为"和"方式代行为"转喻,形容词延伸义也体现了突显原则,因此"head"词义延伸存在转喻认知机制,认知转喻思维在英语词义延伸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68.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颜色词被运用得可谓出神入化。不但是表现颜色的词语纷繁复杂,而且还产生了许多由颜色引申或比喻转而表达隐喻含意的含彩词。柳永词是宋代词作中不容忽视的突出代表之一,其中颜色词语的使用极为丰富。从认知语义学视角出发,对其中颜色词的语义内涵和使用特点进行分析和解释,一方面有助于理解汉语颜色词在使用中的隐喻机制和文化基础,另一方面期望能对理解颜色词在柳永词中的文化符码作用提供一些语言上的实例。  相似文献   
469.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看,在词义扩展中,基于人类自身的身体体验的意象图式是认知的出发点;隐喻是各义项相互关系的认知基础,转喻是在隐喻的基础上词义转换的重要认知工具,两者的根本认知依据源于由自身的身体体验形成的认知经验基础。  相似文献   
470.
认知语言学为委婉语的研究开创了新纪元,对发掘并阐释生成委婉语的深刻动因价值重大.在扼要回顾委婉语研究的传统方法及历时脉络并指出其不足的基础上,结合委婉语的各种类型并借鉴认知语言学理论,剖析背后深刻的隐喻—转喻双重理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