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2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60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96篇
人才学   17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1177篇
理论方法论   195篇
综合类   1773篇
社会学   91篇
统计学   29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82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203篇
  2011年   214篇
  2010年   213篇
  2009年   242篇
  2008年   240篇
  2007年   198篇
  2006年   188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196篇
  2003年   147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20世纪前半期的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 ,形成了世纪初年产生的资产阶级“新史学”和20年代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史学 ,在各自的路径上 ,中国近代史研究得到初步发展。新中国建立后 ,马克思主义中国近代史学体系在大陆全面确立并发展壮大 ,但在前进中也曾经历了曲折。改革开放20年来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繁荣时期 ,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气象 ,成就辉煌 ,有目共睹。同时 ,也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偏向和不足之处 ,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史撰述与民族一统、同祖同源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文武 《河北学刊》2007,27(6):94-97
中国自古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从秦汉起进而形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文明是多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国史学记录着这一伟大文明的发展历史,其中,少数民族史学从一个重要方面反映出了多民族统一国家历史认同的客观趋势。这个客观趋势是历史上的任何矛盾、斗争都阻止不了的。因此,中国史学史的研究和撰述,应当不断丰富、充实少数民族史学的内容,以加深我们对多民族统一国家之历史和现实的认识。在这方面,史学界已经作了许多努力,产生了一些成果,但发展的空间仍然是恢宏广阔的。2007年9月21—23日,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共同举办了全国性的"中国少数民族史学与历史学多学科研究方法"学术研讨会,与会学者提供论文四十余篇,就会议主题展开热烈讨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河北学刊》对中国少数民族史学研究十分关注,乃设立专题进行讨论,以期推进相关研究的发展。这组论文,正是反映了作者、编者的这一共识。  相似文献   
93.
“乌托邦”作为人们一直渴望和寻找的梦想,在中外众多的文学作品里多有反映。沈从文的《边城》和斯威夫特的《格列弗游记》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其乌托邦主题有很大不同。二者一个重构过去,一个虚拟未来,以不同的视角揭示了一个相同的主题:美好的乌托邦是以放弃精神、灵魂、自由为代价的,而人又不可能做出真正的选择。因此,人类永远找不到通向彼岸的桥梁。  相似文献   
94.
There-be存现结构深层次的语言特点一直吸引着英语语言学家作深入的研究。近年来,There-be仔现句得到汉语语言学家越来越多的关注。传统的分析认为,there对句子没有任何贡献,许多语言学家把there称为“虚义”(exp letive)成分。虚词there的研究伴随着生成语法理论的发展,不少重要的理论假设都直接涉及there的研究。围绕there解释的各种理论催生了许多新的理论假说。对there进行准确定位有助于正确认识存现句结构的本质,化简某些理论构建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95.
96.
及物性分析、作格分析与语篇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介绍了及物性分析与作格分析的基本理论,探讨了及物性分析与作格分析在语篇理解中的应用,指出及物性分析与作格分析是理解语篇深层意义与作者的观点、立场和意识形态意义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并且在语篇理解中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97.
清人赵翼所著《陔余丛考》的史论部分,集中反映了其史学观念和治史方法,尤其体现在历史编纂学、史学功能、史家责任和比较研究法方面。这些观念和方法又在其《廿二史札记》中得到继承与发扬。文章以此两书为中心,从史法、史事和比较研究法3方面探讨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展示赵翼史学观念、治史方法的嬗变历程。后世探究赵翼史学问题时,不应厚此薄彼,当给予《陔余丛考》更多的关注和肯定。  相似文献   
98.
神秘主义者通过自身非理性、神秘的感性经验来证明上帝的存在。基督教异教诺斯替教、犹太神秘教派喀巴拉及伊斯兰教中的神秘主义派别苏菲教派对博尔赫斯小说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加之博尔赫斯本人善于运用玄幻的方式来建构自己特殊的小说形式,其作品映射出神秘主义的芬芳与温静。  相似文献   
99.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