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9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87篇
民族学   39篇
人才学   1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03篇
理论方法论   46篇
综合类   686篇
社会学   97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465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新加坡土生华人指华人移民和本地马来亚人结合的后裔,是新加坡社会中十分重要的群体,拥有独特的文化,和中华民族的命运有着密切联系。在族群认同上,他们一方面认同中华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又自成体系,与其他华人移民群体相区别。迫于殖民地艰难的生存环境,土生华人族群迫切希望通过支持中国革命建立一个强大的政府来保卫海外华人的权益。在辛亥革命期间,他们筹集资金、宣传革命,提供后勤保障,为辛亥革命的成功做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52.
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笔者结合史学界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总结了辛亥革命的五大历史功绩:一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新篇章;二提高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觉悟;三埋葬了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五对亚洲和全世界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3.
“辛亥革命”是一历史的概念 ,现有的辛亥革命的话语主要源于革命党人关于革命的历史记忆与历史叙述 ,同时又受到了现代中国革命话语的影响。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段来看 ,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晚清最后十几年间 ,特别是甲午战争以后维新运动、社会化趋势与民族主义建国思潮相激荡的产物 ,这三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又影响了辛亥革命的结局。因此 ,研究辛亥革命 ,必须考察辛亥革命话语的形成 ,同时注重研究辛亥革命年间维新与革命、文化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民国初年的国民心理  相似文献   
54.
该文论述了辛亥革命时期经世致用思想延续的原因、表现和基本特征。在分别论述了经学经世、史学经世、经世文编等经世致用思想的具体表现之后,综合分析了经世致用思想的层次性、融合性、复杂性等基本特征,并指出它的原典精神及其体现出来的某些人文精神具有超时空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55.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海峡两岸将开展各种盛大的纪念和学术活动。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解放、民主自由的重大历史事件,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如何理解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与贡献?孙中山研究的重点问题应该怎样把握?孙中山关于人权理论与实践的突出贡献是什么?孙中山社会思想的内涵和特点是什么?这些问题至今仍需要我们认真思索。为此,本刊特邀中国辛亥革命研究会的尚明轩、赵书刚、孙俊杰、李雪英诸学者,就上述问题分别作了独到的研究,以缅怀革命的先行者和纪念辛亥革命胜利百年,并冀推动对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6.
《江海纵横》2010,(6):8-8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和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即将到来之际,南通市社科联特举行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学术活动项目方案征集活动。  相似文献   
57.
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辩证关系,以“格物”“致知”等形式生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格物”可理解为追求工具理性的昌明,“致知”可理解为促使价值理性进入澄明状态。到近代,仁人志士们发起的救亡图存运动中,他们对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辩证关系多有误读甚至忽略,致使相关变革不够彻底或是失败。基于此,通过深度剖析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辩证逻辑,在深刻总结近代中国发展过程中4个典型历史事件基础上,运用历史分析法、逻辑归纳法、分析比较法等,揭示了近代中国走向进步的嬗变轨迹与逻辑理路。研究认为,这一理想化的逻辑理路可作如下表述:一方面,通过工具理性的“格物”,人们可以发现“致良知”和“致真知”等四大领域的价值理性;另一方面,四大领域的价值理性一旦进入澄明状态,又能够驱动社会发展的“六驾马车”向前发展。对照上述逻辑理路,洋务运动遭遇了双重“水土不服”,仅仅推动了社会发展的“半架马车”;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遭遇另外两种“水土不服”,是“无根”的事业。相比之下,陈独秀发起了新文化运动,请出“赛先生”和“德先生”,在重拾传统智慧的基础上,为中国社会进步开启了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58.
龙璋出身于一个显赫的封建官宦家庭,走的也是传统的科举取士道路.但是,他与时俱进,最后由改良转向了革命,是辛亥革命时期湖南传统绅士从改良向革命转化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59.
达尔文进化论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前最有影响力的学说之一。通过对达尔文进化论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考察,详细介绍其进步乐观思想、进化历史观、种族主义思想和自立求强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并揭示达尔文进化论对于中国近代社会所产生的积极与消极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60.
孙昉  刘平 《东方论坛》2012,5(5):46-53
辛亥革命时期,末任山东巡抚孙宝琦既效忠于清廷,又对革命党人持有恻隐,希望清廷与革命党人实现政治和解。但是,他面对省内的独立呼声和北方清廷的双重压力,无法从容转圜,从而陷入彷徨不定的心态纠结中。孙宝琦先是被迫宣布山东独立,当袁世凯指使第五镇反对独立后,孙宝琦即秉承袁世凯旨意,宣布取消独立。山东独立的波折造成了孙宝琦政治人格的分裂,使其长期受到负面评论,但是客观上却使山东避免了南北冲突的战火,因而应当予以充分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