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9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67篇
劳动科学   12篇
民族学   15篇
人才学   21篇
丛书文集   423篇
理论方法论   71篇
综合类   902篇
社会学   112篇
统计学   14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杨慎在哲学上主张“合性情”,反对将“性”“情”割裂来谈,同时又强调“以性统情”,使情欲在性的指引下得到合理发展与满足。杨慎“约情合性”“缘情绮靡”“含蓄蕴藉”的诗学主张便是这种“性情”观的体现。他还以自己的创作部分地实践了这种诗学观念,从而形成一种“穰丽婉至”的诗风。  相似文献   
12.
金丹元 《社会科学》2005,(1):112-118
元明之际,中国艺术思维虽承前朝而来,仍受到宋儒的影响,但元蒙时代少数民族文化对中国传统礼文化的冲击,反而促成了将艺术思维引向民间.至明代,民间色素进一步对"理"与"情"作出重注,祝枝山、徐渭、李贽、汤显祖、袁宏道等更是大胆地解构着儒家道统,明代民歌,尤其是情歌,可谓彻底摆脱了礼法之定规,为激活艺术思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礼治治理模式中的集体主义导向与主体多元倾向有助于单位向心力的形成及治理主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从而有助于单位治理目标和功能的有效实现,但其天命说的哲学基础与封建宗法制的人情特性容易在员工治理和制度治理中出现妨碍共情能力产生、催生公权力侵害的现象。从现代治理语境看,发挥中国传统礼治的当代治理价值,要实现从天命说到民为本的本体论基础的现代转化,实现从礼义廉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论内容的现代转化,实现从以礼为本到礼法并举的方法论原则的现代转化。  相似文献   
14.
危机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消除社会危害和风险,维护社会整体秩序,其更关注人与人、物与人之间的关系,兼具人文性和科学性两种内在属性。法、理、情是危机管理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危机管理的内在需求。领导者要正确理解危机管理中法、理、情的辩证关系,准确把握法、理、情的运用尺度。法是危机管理的根本,理是危机管理的原则,情是危机管理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女性领导的共情优势主要体现在女性领导更具亲和力、更具专注力、更具隐忍力、更具感知力、更具号召力等方面。与此同时,女性领导共情也需要规避共情误区,不要成为“透明人”,不要成为“老好人”,不要成为“神经质骗子”,不要成为“男人婆”。  相似文献   
16.
陆机是最早提出“诗缘情而绮靡”主张的诗人.他的诗广阔豪健,奔放飘逸,词藻典雅,绚烂鲜丽;同时又带有几分忧郁感伤、凄切凝重的色彩,具有极为独特的艺术魅力.然而陆机尽管才多、才高、才大,但依然是“千古文章未尽材”,因为他最终未能像李白、苏轼那样,具有更伟大的精神与更辉煌的业绩.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典唱论中的“唱心说”,强调了歌唱对情感表达的重要性,强调了情声并茂的美学思想。强调人身乐器无与伦比的艺术感染力。这些理论在今天的声乐表演中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需要我们在演唱实践中予以继承、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8.
鞋匠与儿子     
曾颖 《金色年华》2011,(10):26-26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道的是男女之情。而人间至爱,除了爱情,还有那血浓于水的亲情,还有那义薄云天的友情。人活一世。爱情、亲情、友情三者缺一已为遗憾,三者缺二实为可怜。三者全无,行尸走肉。  相似文献   
19.
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唯情"的美学观和浪漫主义的艺术创作对后世影响深远,他以生死轮回的独创性手法,拓展了中国古典戏剧的表现领域。《牡丹亭》所承载的文学意蕴满含着"情"的独特内涵,同程朱理学的"理"形成了对抗之力。汤显祖所追求的人性解放,对爱情婚姻的自由,是其戏剧精神的深蕴之意。通过对"唯情"美学观的深度探析,进一步深透其美学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20.
张银 《社科纵横》2011,(9):101-102,117
甘肃省西和县是中国的"乞巧文化之乡"之一,其原生态的民俗娱乐形式,尤其七天八夜的载歌载舞在全国独是一无二。西和乞巧不但仪式完整而原始,而且乞巧歌辞丰富而繁多。西和的乞巧歌辞能反映出汉魏以来的七夕风俗中农耕意识、女红内容、男耕女织等特殊的文化底蕴,这对研究明清以来的七夕和乞巧风俗意义很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