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6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58篇
人口学   19篇
丛书文集   28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78篇
社会学   7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在中国规模庞大的口岸经济体系中,边民互市构成了独特而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边民互市在口岸经济中的地位模糊性,其在研究和治理层面都未能成为一个独立对象,而是长期依附于国家口岸,形成了"口岸—边民互市"的分析框架并在研究和治理上呈现出"城市主义""经济主义"以及"全球主义"的特征.这一框架在为部分位于口岸和城市的边民互市贸易...  相似文献   
102.
文章在对新疆南部农村维汉通婚状况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南疆维汉通婚的特点,重点阐述汉族村落内的维汉通婚情况,探讨维汉混居村落的通婚少于维吾尔族村落和汉族村落的原因,指出维汉群体对通婚行为的态度差异还受到各自行为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3.
亲属制度研究的另一路径——姻亲关系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亲属制度研究的不足出发,指出姻亲关系研究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并对姻亲关系研究史进行简要述评。目前学界对姻亲关系的研究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对姻亲关系社会层面的研究,侧重于姻亲之间的社会交往方面,特别考察姻亲交往的仪式层面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往来。但是,如果要全面研究姻亲之间的社会性往来,通婚圈就必然是一个具有限定意义的前提,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社会文化网络的黏合方式。对通婚圈的研究集中在其定义、范围、变迁以及功能几个方面,由于更多偏重于地理范围,因而对内部家庭之间、家族甚至村落之间的互动涉足较少,忽略了人们在其中的主动建构与文化选择。对于姻亲关系的某一方面的偏重,为学界再研究留下了大量的空白和机会。  相似文献   
104.
近年来,随着族际通婚数量的不断增多,族际家庭离婚的案例逐渐增加。族际离婚既体现了普通家庭离婚的特点,同时又受民族文化差异的影响。本文通过对阿拉善左旗民政部门和法院婚姻档案的调查,研究了当前青年族际离婚的现状、特点与发展趋势,这对于完善我国民族政策、婚姻法以及救济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5.
尽管不同朝代对待族际通婚的态度历经数次起伏,中国蒙古族、满族和汉族间通婚的限制反复恢复又废止,各族人民的接触交往却从未间断。研究发现,蒙古族、满族已婚人口中,族际通婚比例均超过40%,意味着族际通婚的普遍流行。在通婚模式上,以蒙古族-汉族、满族-汉族通婚为主,历史上曾持续约3个世纪的高度政治化的“满蒙联姻”已由民族间自由交往所取代。在性别差异上,蒙古族经历了由男性娶进居多到被女性嫁出比例反超的转变。在空间分布上,3个民族形成了以辽西走廊为核心的较为清晰的、广泛的东北—西南走向通婚链。在人口迁移流动过程中,族际通婚主要表现为本地男性娶少数民族流动女性。要重视经济互动、居住聚散程度和人口迁移流动对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6.
通过对宏观政治机会结构与微观边民经商的关联性考察,发现二者是一种单向的形塑与被形塑的关系。无论是计划经济时期、经济转轨时期抑或市场经济时期,边民经商的历史演变与行动策略、商业实践与经营转型均深深地嵌入政治机会结构之中。集体沉默、矛盾心理和跨界行动是边民基于政治机会认知和经商成本评估所做出的理性选择。深入改革经济政治体制,构筑民心相通之路是优化边民经商政治机会空间的当务之急和根本之途。  相似文献   
107.
村内通婚大量存在于闭塞落后的贫困山区、边疆少数民族集居区和远海岛屿居民区,即使在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农村也占到30%以上的比例。对豫南F村村内通婚情况的调查分析发现,村内通婚主要由于受农村姓氏文化、乡土社会、小家庭、打工潮、小生产、村庄经济和交通条件、文化教育水平、现有土地政策等的影响。村内通婚现象有利有弊",利"在于能够巩固建立在近地缘、近人缘之上的婚姻关系,加强亲缘网络中社会成员的团结,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弥补农村社会投资和社会保障的不足,促进家庭家族之间的扶贫济困与赈灾救灾;其"弊"在于助长家族宗族势力,降低农村人口素质,并对人际关系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8.
109.
中越边境地区的一些边民族群在历史上不断跨国迁徙,其迁徙过程包括离散和回归两个方面,其中,位于这一地区的部分苗族边民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定居下来的.从离散与回归的整个过程看,中国苗族边民的离散存在着多元化的社会政治背景以及地缘、血缘、族缘等条件,其回归的历程更显复杂,除了强大的政治推力外,还有祖居国政权或其他族群的拉力.同时,当其回归以后,其处境与世代定居边境地区的其他族群相比,又有自己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10.
“兴边富民行动”是国家民委倡议发起的贯彻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举措,对于加快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保持祖国的统一与稳定,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兴边富民行动是时代的心声,完全符合中国多民族和长边界线的国情需要.为加快边境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应该加快边境地区的农业发展;改善边境地区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