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6篇
  免费   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4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16篇
理论方法论   25篇
综合类   333篇
社会学   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代,东北地区处于大移民时期.由于宁地邻契丹内地,地旷人稀,且经济条件较好,所以更是移民频繁,规模空前.移民以内聚型流入为主,且多为战俘型移民.汉人和渤海移民居多,兼有契丹、女真、奚、西夏、新罗等族移民.移民大多聚族而居,形成宁地区大杂居、小集居的民族人口分布状态.在宁地区,河以西多为汉人,河以东渤海人居多,而其他民族则集中分布在若干州县和地区之内.这种内聚型移民促进了宁经济全面繁荣,城市建设兴起,交通线路得到改善,也促进了中原文化的传播和民族融合.  相似文献   
32.
兴起于唐末五代的统辖中国北方的广大地区,于神册五年(920)在令呼和浩特地区始设丰州,军号天德军,治理呼和浩特地区达200多年.丰州下辖富民县、振武县,其人户俘自原唐代丰州、天德军等地.丰州官员一般为耶律氏与萧氏,主管当地军政、民政,并多受差遣出使北宋.在的治理下,丰州成为代军事要地与通衢重镇,其农牧业、矿冶业、...  相似文献   
33.
史·世表》是探究契丹族源的重要史料,今人所见之《史》为元人作品,由于其成书仓促,错误讹漏较多,当时修史时所参引的资料如耶律俨之《实录》、陈大任之《史》,今天均无法得见。因此对《史》中史料史源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理清根源,才能对契丹族历史上的一些问题得出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34.
王晓玲 《城市》2010,(3):72-75
一、价值工程核心理念是当代人应树立的节约观(一)价值工程的核心理念价值工程于20世纪40年代起源于美国,其应用使工业和政府部门在降低成本、节约能源方面效果显著,使价值工程迅速在美国普及。此后,价值工程被先后引入英国、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东欧各国,被世界公认为是一种相当成熟且行之有效的现代管理技术。1957年,价值工程传人日本,  相似文献   
35.
皇太极即位后,针对其父对东汉人政策的失误采取了一系列对汉人的调整政策,赢得汉人的支持与拥戴。同时,皇太极又成功地争取了明东的官、将,使清朝获得了明清战争的主动权,从而彻底摧毁明宁锦防线,得以顺利入关。在清朝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官、将发挥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36.
公主是代女性中的特殊阶层,拥有很多方面的特权。封赏制度则是公主特权的一种。这种制度不仅为她们提供了稳定而丰厚的经济收入,而且对代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终一代,对公主的封赏制度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朝政权的更迭变化而变化。对代公主封赏制度的探讨,理清其发展变化,探求其影响,对研究代政治制度、经济生活以及妇女地位等问题都会有所增益。  相似文献   
37.
38.
39.
代农业有一个起步、发展和繁荣的过程.伴随汉人、渤海移民的大量迁入,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得到推广使用,在政府劝课农桑的政策扶持下,宁地区的农业经济在代中期圣宗、兴宗两朝达到鼎盛.粮食产量提高,耕地日辟,农耕区也扩展到宁北部地区.代后期,由于灾害严重,政府盘剥,饥馑遍地,农业急剧衰落下去.  相似文献   
40.
刘仲 《阴山学刊》2013,(2):63-65
初中书令是在契丹建国前后复杂的政治环境下,从唐朝职官体系中引入朝南面官系统的。其设置具有特殊的历史条件及必要性。这决定了它在此段时期内发挥职能的必然性。在初确立的"因俗而治"治国方针下,中书令更难逃贯彻国策之重任。然而,目前史研究者们较多认为中书令仅为"虚衔",甚至否定其隶属机构——中书省职能的存在。对此,也有少数研究者持不同观点,但史研究界还没有对这些反对意见进行驳斥。因此,对此问题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