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9篇
  免费   13篇
管理学   107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7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67篇
理论方法论   33篇
综合类   215篇
社会学   28篇
统计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当前学术界在我国廉政建设中主张广泛借鉴欧美各国的廉政建设经验。客观来说,西方发达国家的廉政建设体制相对更加完善和卓有成效;不过,这些经验在我国是否适用,不能仅仅依据经验本身,更多的则取决于中国是否存在国外经验生长的土壤。由于这些国家的近现代发展历程、廉政建设面对的国情与我国有较大的相似性,因而其廉政经验比较符合我国的廉政建设需要。  相似文献   
12.
目前理论界对侦查程序的研究理性化色彩过重,学者们多对不同的刑事诉讼模式进行静态比较,得出何种模式相对优劣的结论,从而进行制度构建。这虽然有利于目标模式的选择,但不利于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设计。本文从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宏观背景出发,以这一特定时期所存在的对侦查机关完成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双重使命有重大影响的因素为切入点,进行系统审视,提出有限理性的理念,并以此为指导进行过渡性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3.
列宁晚年的政治体制设计构想包括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一是通过普通党员(群众)的有效参与,实现对党和国家政权的外部监督;其二是通过监察委员会与党的委员会之间的分权与制衡,实现党内民主与党内监督。根据政治学的基本原理,体制外与体制内的双重监督相结合,应该是共产党自身健康与社会主义事业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列宁晚年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蕴涵着现代政治的精华,但基本上没有付诸实践,最终导致苏联共产党失去政权和苏联解体。  相似文献   
14.
培育中国的公共领域 近年来,中国开始关注公共问题和公共领域。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一个重要概念,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依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辨证关系的原理,我们可以推测,影响公共领域生长的经济、政治、制度、文化等诸因素大致沿着这样的逻辑线索发挥作用:随着社会经济形态的转变,社会政治体制必将转换,进而这些变化又需要以制度的形式巩固下来。公共领域的产生和生长取决于诸因素的合力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胡勇华 《江汉论坛》2006,2(6):78-80
从19世纪70年代起,官督商办企业在近代中国活跃了30余年。然而,这种组织形式并没有作为独立的组织制度存在,而是近代工业企业由传统的手工作坊向现代的股份制公司制度发育的过程,是一种过渡型“准企业”组织形式。本文试图从官督商办企业创建的起因、运行方式及发展结果三个方面来阐述和解答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是中国政治学学科体系的主要内容,一般是指对当代中国的政治体制、政治制度和政治过程的研究。40年来,以中国政治为主题的论文发表量呈曲线上升,研究议题越来越具象化;专业性的研究团体和机构相继成立,逐渐形成各自的研究特色;交叉学科研究成为趋势,政治科学研究方法受到青睐,实证研究和定量研究成果越来越多。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植根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进程,40年来研究主题呈现出阶段性特征: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主要以解放思想、政治体制改革与党政关系等为研究主线;20世纪90年代初至21世纪初,主要以政治体制改革的路径和方式,以及政党代表性、党内民主、依法治国和行政体制改革等为研究主线;21世纪初至党的十八大召开前,主要以执政能力、基层民主与和谐社会建设等为研究主线;十八大以来,主要以国家治理和政党建设等为研究主线。  相似文献   
17.
董仲舒所提出的"三纲"思想,其直接来源是韩非子"三顺"说.董仲舒运用易学理论,援法入儒,反映了汉代儒学对其他学派的融合与吸收,与先秦儒学的伦理道德观大不相同.而"三纲"说形成的最根本原因,则是汉代外儒内法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郡县制政体的确立,客观上需要确立与之相适应的伦理道德规范.它的提出标志着先秦、秦汉伦理道德的转化.  相似文献   
18.
近两年,学校新班子履新之际,在大力推进教学手段的电子信息化、开通中央党校远程教学网的同时,着力加强与校外的学术交流,对教学工作者开阔学术视野、了解学科前沿、提升学养内涵颇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认为,异化劳动是私有财产的根源,这个论断是错误的;后来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他得出了与之相反的正确结论。对《手稿》的文本分析可知:费尔巴哈式的人本主义框架是其错误结论的根本原因。其实,“异化劳动”概念本身就表征了马克思的人本主义思路,而人本主义思路则预示了其错误结论的逻辑必然。相应地,判断《手稿》的性质与地位,也应以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为主线,从两个方面来进行:(1)《手稿》整体结构中关于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问题的前后逻辑关联,这是内部的文本梳理;(2)借助《形态》中关于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问题的正确论断来反衬《手稿》,这是外部的文本比较。文本研究表明,《手稿》是马克思思想发展的过渡环节。  相似文献   
20.
论汉魏六朝的献赋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汉魏六朝文学原生态的重要构成,汉魏六朝的献赋活动是认识这一时期政治和文学之关系的重要角度。两汉的献赋活动不但促成了汉代赋体创作的空前繁荣,而且成为影响后世的重要传统。六朝的献赋活动和两汉献赋传统的一个大的不同,是受诏作赋的情况更加多样化,尤其是君臣同赋或令臣下同赋的情形大量出现;在功能上,则是文学本身的特性显得更突出。这是六朝文学自身发展的结果。汉魏六朝献赋活动的基本机制,是在君臣的共同努力下,献赋成为皇权政治的重要点缀和庙堂文学的重要构成,它体现了皇权的尊贵,彰显了朝廷的美政以及士人的政治热情。汉魏六朝的赋体乃至整个文学的基本性质仍然是以皇帝和诸侯王为主导的、以政治和政治生活为主要表现对象的庙堂文学,当时的大部分文人对自我身份的认同,仍旧是宫廷文学侍从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