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888篇 |
免费 | 132篇 |
国内免费 | 50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75篇 |
劳动科学 | 5篇 |
民族学 | 172篇 |
人才学 | 82篇 |
人口学 | 6篇 |
丛书文集 | 2390篇 |
理论方法论 | 292篇 |
综合类 | 3637篇 |
社会学 | 287篇 |
统计学 | 2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75篇 |
2022年 | 97篇 |
2021年 | 110篇 |
2020年 | 104篇 |
2019年 | 90篇 |
2018年 | 43篇 |
2017年 | 80篇 |
2016年 | 108篇 |
2015年 | 186篇 |
2014年 | 356篇 |
2013年 | 333篇 |
2012年 | 421篇 |
2011年 | 500篇 |
2010年 | 494篇 |
2009年 | 439篇 |
2008年 | 587篇 |
2007年 | 433篇 |
2006年 | 357篇 |
2005年 | 313篇 |
2004年 | 340篇 |
2003年 | 298篇 |
2002年 | 212篇 |
2001年 | 243篇 |
2000年 | 191篇 |
1999年 | 125篇 |
1998年 | 78篇 |
1997年 | 87篇 |
1996年 | 76篇 |
1995年 | 60篇 |
1994年 | 54篇 |
1993年 | 34篇 |
1992年 | 27篇 |
1991年 | 46篇 |
1990年 | 30篇 |
1989年 | 2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0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王韬是近代致力于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 ,是一位以觉世为己任的启蒙主义思想家 ,寓居香港凡二十年余年 ,创办影响久远的《循环日报》 ,成为近代“第一报人”。他以思想家与报人合一的角色 ,原创了近代报章体政论。这种报章体或可名之为“王韬体”。王韬体政论关注时务 ,洞察世界 ,深刻批判封建政制 ,倡言变法洋务 ,体现了某种“民间”的独立性与深刻性。其体式语言反“时文”规范 ,求自然通脱 ,便于表达作者的情志。王韬体实为梁启超新文体之先导 相似文献
102.
庞德从中国古代绘画的技法和意境的处理上获得了许多灵感,并从中国汉字的象形性特征中找到了对意象漩涡理论的最简洁也最富有表现力的范例。庞德的许多诗歌作品实际上是在翻译的基础上对某些中国古代诗作的再加工,从中可以看到庞德对中国古代文化和古典文学的多方面借鉴。 相似文献
103.
所谓"联号",以往缺乏深入的研究,其定义也无明确的界定。本文认为联号主要有并列、分支、和复合三种类型,在中国近代史上,既有相互保持完全独立,只发生业务特殊密切联系的并列联号,更有大量属于母子企业关系的分支联号和部分复合联号。 相似文献
104.
105.
留美幼童与近代中国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留美幼童是近代中国第一批留学的群体。他们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归国以后的岁月里,他们对近代中国政治的贡献比较明显,其表现为:第一,引进近代风气,冲击官僚旧习;第二,维护铁路主权,引爆革命高潮;第三,投身革命实践,促进民主进程。 相似文献
106.
杨健吾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7,28(4):118-120
近代以来,随着国内外各界对藏族关注的程度不断提高,学术界对之的研究兴趣日隆,藏学因此早已成为一门逐渐兴旺的显学,产生了大量优质的学术成果。作为一门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诸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极强的民族文化族别学,藏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7.
108.
109.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近代中国社会思潮的总体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社会思潮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某一阶级、阶层、社会群体或个人以某种思想理论为支撑,以人们的社会心理为基础,以达到其理想追求、政治愿望、利益要求、情绪兴趣为目的,经过广泛传播并具较大规模和重大影响的思想潮流;近代中国社会思潮丛生是有其充足的学理依据的;研究近代中国社会思潮要着眼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要着手于拓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理论视域,要着力于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10.
近代"中国哲学"发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解一字即作一部文化史的观念检计,"哲学"不仅是"phnosophy"的译名,其发明者西周以之为东洋学问的对应物.而将"哲学"与东洋连接在一起,始作俑者是东京大学,起重要作用的则是加藤弘之和井上哲次郎.后者在前者授意下撰写的<东洋哲学史>,用西洋philosophy系统条理中国古代思想,将"哲学"由他者的学问即西学,变成东洋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演变为普遍性的学问.这与此前中村正直、岛田重礼主讲"支那哲学"仍旧依照中国脉络截然不同,背后实有掌控东亚话语权的立意.中国新进人士如王国维等接受哲学,已经将普遍性作为不言而喻的前提.这样的比附后来演变为用西洋系统条理中国思想的天经地义,也引起有识之士的反省.不过,"东洋哲学"与"支那哲学"给东亚尤其是中国提供了重估固有文化的机缘.就此而论,"中国哲学"包括:第一,用哲学概念重装古代思想(一般所谓中国哲学史);第二,"哲学"和"中国哲学"的发生及其来华后的发展演化;第三,借鉴philosophy以丰富和发展中国的思维.寻求"哲学"在中国的历史脉络,应该严格分别一二两项.至于前景如何,后一方面的成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