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5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46篇
社会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中国近代史学方法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代史学以梁启超首倡的“新史学”即资产阶级史学为正统。它主导史学领域期间,中国史学有很大发展。近代“新史学”史家们创造了许多有价值的史学方法,其中有新意且成型的如:比较研究法、归纳研究法、历史统计研究法、二重证据法、语言文字比较研究法、诗文证史研究法、碑志证史研究法、“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方法、“历史演进”考辨法、史书章节编纂法、借助“引得”寻检史料方法等。中国近代史学方法,具有历史进步性,也带有时代局限性;在我国史学方法发展史上有一定地位,起过承上启下、承外启中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33.
通过剖析解构主义反中心和反二元对立的基本哲学主张对传统翻译理论产生的巨大冲击,揭示了解构主义翻译观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解构主义的进步性主要表现在其为翻译研究引入了新的思想方法,但是由于其翻译观存在的局限性,它也给翻译行为、译文及读者带来消极影响和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34.
相对主义和一元论的客观主义直接对立,它有着在二元论和多元论两种哲学基础上的差异性理解。相对主义认识作为一种历史的产物,其进步性甚是明显;但这仅是相对主义这一历史中的哲学观与批评观的一个方面的表现,其局限性也是明显存在的。唯物辩证法的相对的认识论是一种科学的认识论。我们反对的并不是文学批评或其他思想文化中的相对性认识,而是把这种合理性的相对认识无限夸大的哲学相对主义。  相似文献   
35.
整个社会认知的多元化使当代人的审美需求也趋于多元化,当代社会的多元化、个性化使得当代人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审美观念,这就造成了现代设计没有单一的衡量标准,创造空间更加广阔.认清多元化审美需求产生的必然性和进步性,把握时代对设计艺术的多元化的审美需求,在设计中更好地体现当代人的审美理念,是适应时代需求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36.
李贽的著作在史学、伦理学、哲学及文学领域都有振聋发聩的议论。从他的文论中,我们还可以透析到他在那个时代所持有的独特的人才观:人人皆可以成才;选择人才的标准是真,是识、胆、才三种素质;在人才的选拔上要知人善任。在与传统儒学人才标准的比较中,我们可看到李贽人才思想的进步性。  相似文献   
37.
雨果通过自己的作品所塑造的人物被异化以及异化的种种可鄙又可恶的行为来反异化;同时也通过对完美人性的热情歌颂和宣扬,表现人道主义的进步力量。雨果本着人道主义的基本信念去批判统治阶级的残暴和腐朽,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他的人道主义的进步性,十分突出地反映在他强调文学的人民性立场。  相似文献   
38.
从人民生活状况的改善看改土归流的进步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王朝在南方土司地区进行了改土归流,其目的不仅是加强中央政府对这些地区的直接统治和经济剥削,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说,也是为了减轻土司地区少数民族人民的痛苦。总的看来,改土归流后,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表现在清政府废除了土司的各种苛派和陈规陋俗,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促进了南方少数民族社会的发展。这都体现出了改土归流的历史进步性。  相似文献   
39.
中国的现代化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中国的政治文明发展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孙中山不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20世纪中国历史变革的开创者,而且是中国现代化的伟大先驱和践行者.他关于政治文明的思想及其政治文明建设的实践,无疑具有积极意义和巨大的历史进步性,对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也有着积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0.
生态伦理学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的一门学科,它的产生既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道德本身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彻底改变了人类道德思维的方式,赋予了义务、公正、自由等伦理概念新的涵义,把道德从人类领域扩展到了包括自然的整个生态领域。人类未来的生存方式必然是生态式的,生态伦理必将成为人们行为的道德内在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