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39篇
  免费   175篇
  国内免费   17篇
管理学   75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73篇
人才学   40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343篇
理论方法论   195篇
综合类   4228篇
社会学   261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185篇
  2014年   341篇
  2013年   291篇
  2012年   386篇
  2011年   394篇
  2010年   372篇
  2009年   436篇
  2008年   428篇
  2007年   385篇
  2006年   357篇
  2005年   314篇
  2004年   273篇
  2003年   271篇
  2002年   257篇
  2001年   205篇
  2000年   167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104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环境风险感知研究成为国际学者关注的重点和热点。国内外大量学者基于不同学科视角对环境风险感知进行研究,但这一研究领域仍存在较大争议。以1982—2019年公开发表的关于环境风险感知的415篇WOS期刊相关论文为样本,运用SATI软件构建知识单元共现矩阵,将矩阵导入 Ucinet 社会网络分析软件生成环境风险感知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采用SPSS软件对高频关键词相异矩阵进行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呈现环境风险感知的9个研究流派和4个维度的知识谱系,并在此基础上割裂为实存论和建构论。多学科路径下环境风险感知研究在“概念阐释”“内容统一”“理论整合”呈现相互渗透,彼此交融特征,但是由于实存论和建构论的互异性和隔膜,导致环境风险感知研究难以实质融合,由此可为我国的环境风险感知研究提供借鉴和反思。  相似文献   
162.
以女性为对象的词话缘起于清代,至民国蔚为风气,成为新兴的词学批评分支。民国女性词话在当下尚未引起应有的关注,缺乏总体性考察与认知。作为批评主体的词话作者,其性别从属直接关系到词话的立场、批评方法、审美观念等诸多方面。从他者的角度切入民国女性词话,可以看到男性作者在词史文献方面的贡献,但他们并没有进行正统观念下的美学批评,仅以闺秀词视之。女性作者则体现出主体性的张扬,自我意识的高涨使得女性词话呈现出强烈的个人特征,同时开拓了女性词学的格局与视野。殊途同归,双源合流,民国女性词话的繁荣是两性批评主体共同努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3.
从高本汉最早的著作开始就把中国音韵学和方言田野调查紧密地结合起来。在中古音的构拟和间接的上古音研究方面,方言资料是相当重要的角色。早期的方言田野调查以字音为主,后来认识到俗传词才是探索方言历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4.
汉语中的"吧"字,作为象声词,可以独立使用;作为语气词,则只有依附作用,且没有构词能力.音译外来词"吧"(bar)既具有较强的构词能力,又能够独立成词.继"酒吧"一词后,在休闲娱乐、健身运动等领域,派生出了大量的"X吧"、"吧X"新词,我们暂且称之为"吧族词"."吧族词"的大量出现,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经济、文化现象.吧文化现象,对人们的现代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吧族词"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词汇,折射了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变化,标志着东西方文化的深入交融与发展,标志着中国正在走向世界,融入国际大社会.  相似文献   
165.
颜色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感知。英汉民族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使得相同的颜色词蕴含着不同的文化内涵。本文从"红"、"白"两种颜色出发,从语意和语境两方面对"红"、"白"词群在文学文本特殊语境中的文化内涵进行探讨。指出唯有在准确理解英汉语言本身及其语言所反映的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才能真正理解和使用颜色词。  相似文献   
166.
语篇体裁分析是篇章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对语篇的宏观结构和交际功能的深层解释。该文简要介绍了语篇体裁分析的概念、相关理论及基本模式,阐明其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结合有关语篇实例,探讨了在教学实践中如何从宏观模式和词汇语法等不同层面入手进行语篇体裁分析,宏观把握与微观剖析兼顾,突破英语教学的瓶颈。  相似文献   
167.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试三至六年级小学生对汉字词式书写文本与传统的字式书写文本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正确率,来评价汉字词式书写对小学生阅读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阅读字式书写文本相比,第一次阅读词式书写文本即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各年级小学生的中文阅读效率.  相似文献   
168.
通过比较元散曲中妓女所作之曲与男性所作青楼之曲,论证了前者更真实地反映了她们的从良愿望、凸现了她们的文学才华,审美品位也更高尚.论述了为何元妓人数倍多于唐宋妓,而有文学才华的却最少.从元代重武轻文、统治者不通文墨、元妓普遍文化水平低下三方面探索了原因.以<青楼集>等文献和元杂剧妓女戏为据,论证了元妓比唐宋妓更有自觉争取人权的抗争意识,并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169.
170.
本文对两宋词学批评所运用的文本形式予以归纳梳理,计有:(一)词话专书、词学专著;(二)词籍序跋;(三)诗文题跋、书札、词作题序;(四)词选及其按语;(五)书录解题;(六)散见于宋人诗话、方志、野史、笔记之中的单篇(则)词评文字。这六种文本形式庶几囊括了中国古代词学批评的基本文本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