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22篇
  免费   178篇
  国内免费   17篇
管理学   75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72篇
人才学   40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344篇
理论方法论   191篇
综合类   4218篇
社会学   261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185篇
  2014年   341篇
  2013年   291篇
  2012年   386篇
  2011年   394篇
  2010年   372篇
  2009年   436篇
  2008年   428篇
  2007年   388篇
  2006年   356篇
  2005年   314篇
  2004年   273篇
  2003年   271篇
  2002年   257篇
  2001年   205篇
  2000年   167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104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随着现代词学的萌芽,以选本为基础,清末民初出现了词史型选本和选本型词史等过渡形态的词学著述。前者在词选的框架上体现出对词人群体和词坛风气变化的关注;后者虽以论著体形式出现,但其叙述方式和详释体例都保留着鲜明的选本痕迹。这两种过渡形态为现代意义上词史论著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2.
词体最鲜明的外在语言形式和特征乃是其参差错综的长短句式。这种长短错综的句式组合,体现了不同于整齐诗体的表现形式和表意特征;同时对于这种句式不同的表意策略,也是形成词人不同风格的重要因素。词体这种长短参差的句式,具有着细腻层深、曲折婉转的表达特征,体现了中国诗歌语言表意功能向更高层次、更深层面发展的必然趋势。词体的出现,完成了中国诗体由齐言向杂言的飞跃,在中国诗体以至文体发展史上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3.
《社科纵横》2016,(11):138-142
词是以都市生活为背景的歌唱,因而词有都市风情。北宋润州交通便捷、漕运繁盛,是连通长江与运河的新兴商业都会。润州的市井繁华是词生成的绝佳环境,北宋润州词的都市风情主要表现为:一是润州作为交通要津,词常有异乡行人思乡情绪的阐发;二是润州作为市井繁华的商业都会,词常有歌妓才色的描写,并抒发她们聚散离别的忧愁;三是润州作为历史蕴涵丰富的地点,词常有古迹背景下现实生活的描绘,并赋予了这座都市新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4.
李清照词作的魅力之源是多方面的,既由于其词作具有非同寻常的绘画之美、悦耳动听的音乐之美、生活片断与人物形象之美,还由于其词作具有超凡入圣般的语言艺术和将事、景、情高度融合的高超技艺。如此种种,使得李清照的词作成为宋代以降世代人们心悦诚服的文学珍品。  相似文献   
195.
刘德中 《经营管理者》2009,(19):308-308
胡瑗是我国北宋时期的学者和教育家,"苏湖教法"所倡导的分斋教学和主副科教学法及其所蕴涵的明体达用的教育目的是胡瑗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本文从其课程设置、教育价值观、教育目的以及知识论等方面论述"苏湖教法"的教育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96.
<闺秀词话>是一部收录宋至清代尤其是清代女词人生平与词创作的作品.除了少数几篇涉及宋、明女词人外,所收录的超过4/5都是清代女词人,因此,可视为"清代闺秀词话".<闺秀词话>反映了清代闺秀词春色满园、冠绝千古的盛况,对研究清代闺秀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其价值主要在三方面:一、地域文学、家族文学价值;二、清代女性词史价值;三、清代女性对词境的开拓立异.  相似文献   
197.
翻译是一个思维和劳作的过程,译作则是这个思维和劳作的产物。在此过程中,视角应是多维的,除进行必要的语法分析之外,应该看到社会文化对于语言的制约和“投影”。日汉双语都有自己的独特的表达方式,以特殊词语为例进行考察,更显而易见。惯用语、谚语等特殊词语是大众口头创作的语言形式,这些特殊词语语言精练、寓意深刻,反映在表达方式上,表达同一个事物,即指涉物相同的情况下,但双语呈现出的修辞中的喻体有所不同。追根溯源,这是社会文化对于语言的折射与制约。在翻译过程中应予以注意,在译文中将这个特点体现出来,不仅可使译文准确、生动,并能“移植”原语的意韵和美感。  相似文献   
198.
《老乞大》是旧时高丽人学习汉语的教材,元明清三代曾多次重刊,重刊时均按当时的汉语实际做过大量的修改。《老乞大》是元明清时期北方汉语的口语实录,也是研究近代汉语词汇的珍贵语料。  相似文献   
199.
李润 《南方论刊》2009,(12):93-94
东坡词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个历史人物可能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逐渐被人淡忘,也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冲刷掉表层的泥沙之后,让人看到他更加清晰的背影,而后者需要两个方面的因素,其一,此人对于历史的进程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其二,此人的生平事迹或被典册记载,或流传于民间,代代相传,延及后世。冼夫人即是。1400多年来,冼夫人一直受到朝廷的褒扬和百姓的礼拜,  相似文献   
200.
李绍芳 《琼州学院学报》2009,16(4):158-159,157
本文结合调查探究过渡词是否能促进听众对演讲内容的理解,调查结果显示听众和演讲者对演讲中使用过渡词都持肯定态度,进而强调教师在交际学或演讲学的教学中,应该适当强调过渡词的用法和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