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篇
  免费   8篇
管理学   26篇
民族学   9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76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161篇
社会学   13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当代西方基督宗教思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 2 0世纪以来 ,西方基督宗教思想研究以其多元发展和活跃之姿而形成广远影响 ,其与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其他学科的交织互渗亦更为复杂和深入。本文将从宏观上对之描写、分析 ,就其生存论关切、过程思想、“人学”新论、理解与诠释、神学美学、对“基督教哲学”之回归、后现代神学和普世对话等发展加以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42.
“白痴”的形态,基督的化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篇小说“白痴”被视为陀思妥耶夫斯基表现“理想”—基督的杰作。同时对小说中的主人公梅什金—“公爵—基督”形象的理解已经成为俄国文学批评的“永恒问题” ,这是个极其重要的艺术形象 ,恰当地阐释这一形象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其他作品中“基督”这一文化符号的理解。  相似文献   
43.
一般认为,传教士在中国内地置产建堂是根据1860年中法《北京条约》。但该条约中文本第六款最后一句是传教士私自加上的,是非法无效的。1865年中法专门就此签订了"柏尔德密协议",但在传教士买地前是否应先报地方官查明准允这一关键问题上发生争议。在1881年和1887年两次济南教案中,美国官方明确表示传教士在内地置产建堂并无法律依据。直到1903年美国传教士才获得在中国内地置产建堂的条约根据。总之,传教士在内地置产建堂主要是通过对条约的曲解和清政府的"容忍"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44.
自海湾战争以来,伊拉克问题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英国通过对美国采取追随外交,在历次伊拉克危机中扮演着和美同样重要的角色.本文试以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和伊战后重建为研究个案,对英在伊拉克问题上的追随外交进行了梳理,认为其传统的"三环外交"在后冷战时期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不仅将英美"特殊关系"置于三环之首,且对美的追随外交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45.
曾宝荪是近代著名的女教育家,在曾氏家族良好家风的熏陶渲染下,她吸纳了基督的博爱与奉献精神,将个人的追求与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积极投身教育事业,倡导女性解放,其所作所为,足资今人借鉴。  相似文献   
46.
47.
48.
聂斯脱利是基督教历史上聂斯脱利派的领袖,他也是428—431年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教会的主教,基督教会围绕他的神学观点发生的争端造成基督教会分裂,由此产生的暴力冲突导致帝国社会秩序的破坏。在这次争端中,教会内部的权力斗争是聂斯脱利争端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但是,政治因素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最终包括帝国首都在内各地社会秩序的失控致使掌权者不再支持聂斯脱利,导致了聂斯脱利派在争端中的失败。  相似文献   
49.
张子翔 《学术研究》2023,(6):135-143+178
在基督教文化占据优势的中世纪西欧,古罗马诗人奥维德的爱情诗常被视为教唆犯罪、引诱堕落的异教作品。而在中世纪盛期,经院著作中却常常出现征引奥维德爱情诗的现象。这类古典诗作在学堂教学中的应用是经院作家对之了解的前提和基础。寓意释读是经院作家运用奥维德爱情诗的重要方式,通常表达抨击女性、反对异教等思想。为了劝慰信众保持信仰纯洁和遵守行为规范,经院作家还借奥维德爱情诗进行道德说教。中世纪盛期西欧经院著作中频繁出现的奥维德爱情诗元素既促进了拉丁古典文化传承,又有利于经院哲学和基督教神学思想的发展。  相似文献   
50.
中国近代特殊教育的发生发展与基督新教密切相关,其间福建有突出地位,不仅表现在教会特殊学校的量多质优,且表现在即或在“收回教育权运动”后,教会仍长期充当个中主角.这些学校在当地均是“首创”,它们是闽省特教事业的活水源头.学校课业也表现出“近代”的特点,课目多仿效西方教育体系,并具浓厚的宗教意味.但不能否认,20世纪20年代后,教会特殊学校在“本土化”或是“中国化”方面也有些许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