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8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457篇
劳动科学   19篇
民族学   124篇
人才学   91篇
人口学   59篇
丛书文集   548篇
理论方法论   233篇
综合类   1389篇
社会学   446篇
统计学   6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236篇
  2013年   219篇
  2012年   272篇
  2011年   280篇
  2010年   355篇
  2009年   243篇
  2008年   394篇
  2007年   243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正>自气候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以来,如何应对温室气体排放,如何妥善解决各国减排责任,就成了世界各国急需解决的问题。然而,由于世界各个国家的自然禀赋不同,加上每个国家实施碳减排对该国的经济发展预期都不尽相同,为此,国际社会围绕如何减排问题出现了种种不公平的利益争吵,"里约精神"规定的  相似文献   
62.
IPCC代表的气候科学共识已经成为当代国际气候政治的科学基础,对国际气候变化的政治和经济谈判产生了重大影响。气候科学共识的起源和形成是科学、政治、环境运动和媒体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而不是在气候科学共同体内自发形成的。IPCC成立之后,每一次IPCC报告被广泛认为是气候科学共识的代表,但是,IPCC代表的所谓气候科学共识实际上是科学因素和政治因素之间、甚至是政治因素之间斗争、平衡或妥协的结果,其本质是政治共识,而非真正的科学共识。我们既要认识到IPCC气候变化共识的"非科学性"会阻碍气候科学的发展,也要认识到IPCC气候变化共识的政治性对我国气候政治和科学研究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63.
雷仲敏  曾燕红 《城市》2012,(11):16-21
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全球性问题。基于城市在区域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低碳城市建设成为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应对气候变化、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然而,何为低碳城市,衡量其发展建设的指标如何确立,如何从低碳视角评价比较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水平等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热点。笔者在相关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对此进行粗浅探索。  相似文献   
64.
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藏族流动人口在经济、生活、心理等方面对城市存在一定的不适应,原因主要有户籍壁垒及城乡分割的市场体系、藏族流动人口素质低下的限制、宗教文化因素等。为此,要改革户籍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完善相关政策制度,保障藏族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加大民族教育力度,提高藏族流动人口人力资本素质,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营造关怀藏族流动人口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65.
66.
在21世纪,气候变化议题已成为意识形态交锋的战场,气候变化小说则是这一场域的重要载体。西方作家通过三种策略,建构了西方主导的、关于中国的人类世权力话语,即把气候变化全球问题“中国化”、气候变化“中国问题”政治化以及将中国历史文化符号化。这三种策略形成一种连环结构,将中国形象定格在西方话语谱系之中。对21世纪以来西方气候小说中的中国元素进行系统研究,揭示其中有关中国形象的“套中套”,深刻把握西方塑造中国形象的内在机制和本质意图,不仅有利于维护中国国家形象,而且可以反思人类世问题,探索走出人类世困境的正确路径。  相似文献   
67.
68.
本文运用翻译适应选择论,指出林语堂选择翻译《浮生六记》是其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性适应。《浮生六记》译文是林语堂在语言维、文化维及交际维等层面上的适应性选择转换的产物,是译者的选择性适应及适应性选择二者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69.
国际新闻     
正粮农组织亚洲应对海啸等自然灾害能力加强但仍然任重道远2014年12月22日粮农组织今天在新闻公报中指出,十年以来,受印度洋海啸影响最严重的几个国家的备灾能力和灾后应对能力均有所加强,一些国家制定了早期灾害预警系统和明确标示的海啸疏散路线,多项防灾措施目前已经到位,但粮农组织最近主办的东盟成员国研讨会强调,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以及自然资源受侵蚀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气候引发的事件给东盟地区带来的威胁最大,各国仍需进一步提高其抗灾能力。参加此次研讨会的代表均认为,农业、畜牧业、渔业、水产养殖业和林业等部门必须更加积极地参与国家和区域减灾和灾害管理决策的制定讨程,在资金方面作出明确承诺,以帮助  相似文献   
70.
董勤 《阅江学刊》2016,(4):27-34,144-145
当前,国际社会在缺乏科学证据的情况下,把一些自然灾害或人道主义灾难的诱因简单地归结为气候变化,尤其是把一些军事性冲突武断地归因于气候变化,夸大气候变化的安全含义。一些西方大国是气候变化问题过度安全化的主要推动力量,他们试图给新兴发展中大国贴上全球气候安全破坏者的标签,借机为推动安理会对新兴发展中大国采取干预和遏制措施寻求法理依据。中国必须重视气候变化问题过度安全化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敏锐把握西方大国政治观点的理论漏洞并坚决予以驳斥。在气候变化与武装冲突的关联性方面,当前国际安全学界的科学研究总体上持十分谨慎的态度。在中国的气候外交中,要与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和非洲国家加强观念沟通,阐释综合安全与合作安全的理念;进一步加强安全共同体意识,加强南南合作的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