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7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457篇
劳动科学   19篇
民族学   123篇
人才学   90篇
人口学   59篇
丛书文集   553篇
理论方法论   231篇
综合类   1386篇
社会学   446篇
统计学   6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236篇
  2013年   219篇
  2012年   272篇
  2011年   280篇
  2010年   355篇
  2009年   243篇
  2008年   399篇
  2007年   243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文运用都市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对兰州市城关区回族的居住格局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随着民族迁移、社会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聚居区转变为杂居区,以及城区边缘地带出现的新聚居区,这种变化还在进行之中。这种居住格局的变化虽然促进了民族团结、社会安定与发展,但是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为此,本文对未来回族的居住格局进行了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82.
生态环境与云南藏族的文化适应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郭家骥 《民族研究》2003,12(1):48-57
本文在对云南藏族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 ,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自然资源管理机制和婚姻家庭模式等方面 ,阐述了云南藏族对其所处生态环境的文化适应。文章认为 ,文化是一个民族对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性体系。文化与自然的互动或文化对自然的适应可被称为生态文化 ,生态文化是一个民族对生活于其中的自然环境的适应性体系 ,它包括民族文化体系中所有与自然环境发生互动关系的内容 ,主要是这个民族的宇宙观、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为适应迪庆高原特殊的生态环境 ,云南藏族早在历史上就通过文化调适 ,形成了一整套与自然环境良性互动的生态文化体系。面向未来 ,云南藏族生态文化中符合时代要求的内容必将得到复兴 ,其中的古老智慧必将与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全球化市场体系相结合 ,成为推动云南藏族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关键  相似文献   
83.
居住在北极环境的因纽特人需要面对严寒、冰雪、极昼和极夜、生物生产力低等压力.因纽特人通过衣服、房屋和生理反应适应严寒气候;通过掌握丰富的关于冰雪、天气预报、动物迁徙的知识以及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适应冰雪环境;通过举行宗教仪式来减轻人们在极昼和极夜的精神压力;通过灵活的社会组织和扩大社会网络来适应生物生产力低,保障食物来源.  相似文献   
84.
多层面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不同层面探讨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途径,分析了正确对待宗教工作的方法和态度,着重论述了新时期应该突出宗教的伦理和文化功能的观点,从制度支持、信仰者个体自我约束与政府的管理相互促进、以保证信教者与不信教者拥有平等的地位等方面探讨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条件及途径。  相似文献   
85.
86.
在气候变化与知识产权的问题上,厄瓜多尔等发展中国家在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的TRIPS理事会议中阐述了修订TRIPS协议的意见以求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取无害环境技术及其产品,但美国等发达国家坚决拒绝修正TRIPS协议,认为非知识产权因素是妨碍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双方产生分歧的原因不仅在于对各自国家利益的诉求,也在于TRIPS协议和无害环境技术自身因素。考虑到人权保护的需要和当前处于知识积累阶段的现状,应当以技术转让重于技术创新的方式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修订TRIPS协议以帮助发展中国家获取无害环境技术及其产品。  相似文献   
87.
学校德育介入社会生活的方式可以归结为三种基本价值取向:"适应取向"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强调学校德育对社会发展的单向服务;"超越取向"从实践唯物主义出发,突出学校德育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与引领;"回归取向"在反思和重构社会生活和学校德育之关系的基础上,追求学校德育的生活化。三种取向之间不是上位与下位、目的与手段的关系,而是具有不同问题指向的并列关系。当前德育改革需要三种取向相互协作、密切配合才能有效应对现实生活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88.
跨文化适应的研究有助于开放思想及有效处理跨文化适应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文章以曹桂林的两部小说《北京人在纽约》和《绿卡——北京姑娘在纽约》为例,通过分析书中主要人物的旅外经历,分别从发展阶段和维度模型两个角度,探讨其中所蕴含的不同的跨文化适应模式。  相似文献   
89.
[提要]对于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的媒介议题,我国主流报纸整体上采用了建设性的叙事框架,但样本媒体间的建设性情况却有所差异,在对策性叙事框架方面偏向有效方案。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样本媒体的建设性叙事框架有助于民众的积极心理建设,但在新闻实践中,建设性报道以传统的“自上而下”叙事为主,对个体关注较少,未能有效调动多方力量参与。建设性新闻并非只能谈“建设”而不能谈“灾难”,在气候变化报道中适当引入灾难性的叙事话语将有益于提升公众对议题的关注度。  相似文献   
90.
为探讨情绪弹性和社会智力在农村初中生家庭功能与学校适应之间的作用机制,以393名农村初中生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四个变量之间均呈显著的两两相关关系,且家庭功能负向预测学校适应;情绪弹性和社会智力在家庭功能与学校适应中既发挥单独中介作用,又发挥链式中介作用。结论:情绪弹性和社会智力在家庭功能与学校适应之间发挥链式中介作用。调查还在研究结果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农村初中生的学校适应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