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2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19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45篇
社会学   26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中职学生的逆反心理,事实上,它具有二重性。既有其影响课堂教育消极的负效应,又有促进课堂教育的积极的正效应。正如早已被专家们的研究所证明的:逆向思维也是符合科学思维规律的,曾在科学史上起到过积极推动科学向前发展的作用。尽管逆反心理和逆向思维并非完全是一码事,但逆反心理的思维方式是逆向思维的。积极的逆反心理在思维方式上,往往具有求异和思辨的特点,是与求异思维密切相联系的。求异思维是通过多种假设和思辨的设想,甚至运用对比联想的方  相似文献   
32.
社会文化的变迁,使父母在文化知识的占有上不再是子女心目中的绝对权威;两代人之间价值观上的差异和冲突更加明显;同辈群体更多地影响了青少年的社会化进程;亲子双方之间的角色期待产生错位,这都是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社会原因。作者研究了逆反心理的构成及表现后,提出了完善青少年性格的相应调适思路。  相似文献   
33.
在贫困县的教育中,在千百万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同时,我们必须看到,有一定数量的令人忧虑的品德类问题学生的存在,尤其在初中阶段比较突出,并有逐步扩大的趋势。所以对贫困县品德类问题学生的研究迫在眉睫,且尤为必要。本文将问题学生分为逆反心理型、受腐蚀型、破坏攻击型和孤僻抑郁型四种类型。然后论述四种类型的特征及形成原因并思考今后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34.
于德坚 《职业》2008,(29):68-68
<正>技校阶段是学生逆反心理比较严重的时期,轻则对学习、生活等构成消极影响,重则导致过激行为甚至危害家庭、学校及社会,对学生前程造成不可挽救的损失。作为一名技校教师,我们应该时刻保持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35.
浅析高职院校辅导员与学生的有效沟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法君 《职业》2011,(5):95-95
一、目前高职院校辅导员与学生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多于沟通 主要表现在不能及时沟通,出现问题后辅导员只是要求学生遵照执行自己的意愿,教育过程简单化。学生只是一名"听众",辅导员劈头盖脸地发泄自己的"不快",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以及不信任感,造成沟通不畅。  相似文献   
36.
陈煦 《职业》2011,(11):79-80
一、逆反心理对学生的影响"逆反心理"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引起理论界的关注。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了研究。青少年逆反心理给德育带来较大障碍的问题更是引起了青少年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逆反心理"又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结构中的重要方面,而且在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是尤为突出的一种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37.
受众心理直接关系到传播效果。要取得好的传播效果,就必须认真剖析受众的逆反心理,包括其类型、特征、产生原因等,并采取有针对性的传播策略,避免产生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38.
浅谈思想政治工作中学生的逆反心理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改变了我国的社会生产方式及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势必对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教育产生影响或冲击。因此 ,认真研究大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原因 ,寻求缓解和消除逆反心理的最佳途径和方法 ,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9.
大学生逆反心理成因及其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逆反心理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现象。逆反心理的出现不仅不利于大学生的社会化,也会抵消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本文分析了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