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21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19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45篇
社会学   26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大脑已发育成熟并趋于健全,思维正向着逆向思维、多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等方面发展.同时,由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使得他们的思维和认知不同步,加上来自于自身以外的一些因素使青少年产生了逆反心理.对此,教育者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与态度,积极帮助青少年克服消极的逆反心理.本文试图通过分析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成因,探讨克服消极逆反心理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2.
李洪兵 《科学咨询》2009,(22):58-58
通过笔者在农村初中从教近20年的数学教育教学中体会到每一届每一班都有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他们私下里被叫做“差生”。他们大都对学习不抱有希望,甚至对学习、对教师会参生逆反心理的情绪。这一直是老师们最费心思的学生,同时也是提高整体教学成绩的一大难题。作为老师,我们必须对“差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经过近20年的观察和思考,笔者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差生辅导有一些体会和感悟,现在就谈谈对差生辅导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83.
初中生逆反心理主要是由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变化和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一些教育方式不当这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所以,应该从学生的主观努力与教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来加强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并纠正初中生的逆反心理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初中生的逆反心理问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84.
都市报为了吸引更多的眼球而采取各种手段,如在报道中对某些细节进行无谓的描写,或者采用夸张的标题等,这些报道方式给读者的理解人为地制造了障碍,让读者有被欺骗的感觉。与此同时,这种媚俗倾向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导向也造成了种种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5.
五年制高职生正处在由少年向青年过渡的阶段,生理的逐渐成熟,使他们感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喜欢自作主张,变得越来越不听话,这就是逆反心理。本文就他们的逆反心理是怎样形成的,如何有效地进行教育,作些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6.
文章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 ,结合本人教学实践 ,剖析了高校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中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并进一步指出了克服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87.
田辉强 《新天地》2011,(5):48-49
前一段时间,由于心情不太好,导致课堂上几次情绪失控,对学生们动辄大发雷霆。这样做,不但丝毫没有发挥正面教育作用,而且,一些同学还产生了逆反心理,故意制造一些麻烦来干扰课堂教学。由此,我经过了不断地反思和实践探索后认为,要想在课堂上顺畅高效地教学,必须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愉快的情绪。  相似文献   
88.
大学生逆反心理的新特点与疏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大学生的消极逆反心理出现了如下新特点:不受制客观事物性质、也不特别依赖情境影响、产生上的主观性;由对主流政治的厌烦,发展至抵触、质疑、否定,指向范围的扩张性甚至向普通生活泛化;表达方式呈激昂、狂热、破坏行为等直接性;表现的随意性令人惊讶。必须注意与独立意识相伴的反叛倾向的个体因素;社会阴暗面,还有同龄群体的相互激发感染的社会因素;形式内容方式手段都存在缺陷的教育因素。才能借鉴中外经验,进行有成效的疏导。  相似文献   
89.
当前中学生在政治课堂中存在着表现冷漠,对正面宣传作负面理解等逆反心理;造成这些逆反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中学生理论知识欠缺、政治成效较为隐蔽等。因此,提高中学政治课课堂的效率,减少其在政治课中的逆反心理,应采取引导中学生热爱政治课、加强中学生的理论和心理教育、增强教材和政治老师的人性魅力等措施。  相似文献   
90.
逆反心理是指认知者在特定的认知情境中产生的,与认知信息相对立、相矛盾的并与一般常态活动性质相反的情绪体验和行为意向。它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心理现象,存在于各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身上。了解和分析当代大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主客观原因,是一切教育和辅导工作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