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2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19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45篇
社会学   26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文章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 ,结合本人教学实践 ,剖析了高校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中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并进一步指出了克服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82.
闫文培 《阅江学刊》2012,4(4):107-112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语言的发展,现代俚语的概念和构成已发生迁延和扩展,绝大多数社会流行语已成为现代俚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语用学、认知语言学和社会心理学等多个视角考察俚语的形成机理可见,关联理论、认知语境、模因论以及逆反心理是现代俚语得以形成的基本原理、必要条件、重要途径和心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83.
分析体育教学中学生的“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及教师对“逆反心理”的对策与方法,使体育课堂教学更具有效性。  相似文献   
84.
田辉强 《新天地》2011,(5):48-49
前一段时间,由于心情不太好,导致课堂上几次情绪失控,对学生们动辄大发雷霆。这样做,不但丝毫没有发挥正面教育作用,而且,一些同学还产生了逆反心理,故意制造一些麻烦来干扰课堂教学。由此,我经过了不断地反思和实践探索后认为,要想在课堂上顺畅高效地教学,必须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愉快的情绪。  相似文献   
85.
大学生逆反心理的新特点与疏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大学生的消极逆反心理出现了如下新特点:不受制客观事物性质、也不特别依赖情境影响、产生上的主观性;由对主流政治的厌烦,发展至抵触、质疑、否定,指向范围的扩张性甚至向普通生活泛化;表达方式呈激昂、狂热、破坏行为等直接性;表现的随意性令人惊讶。必须注意与独立意识相伴的反叛倾向的个体因素;社会阴暗面,还有同龄群体的相互激发感染的社会因素;形式内容方式手段都存在缺陷的教育因素。才能借鉴中外经验,进行有成效的疏导。  相似文献   
86.
当前中学生在政治课堂中存在着表现冷漠,对正面宣传作负面理解等逆反心理;造成这些逆反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中学生理论知识欠缺、政治成效较为隐蔽等。因此,提高中学政治课课堂的效率,减少其在政治课中的逆反心理,应采取引导中学生热爱政治课、加强中学生的理论和心理教育、增强教材和政治老师的人性魅力等措施。  相似文献   
87.
逆反心理是指认知者在特定的认知情境中产生的,与认知信息相对立、相矛盾的并与一般常态活动性质相反的情绪体验和行为意向。它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心理现象,存在于各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身上。了解和分析当代大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主客观原因,是一切教育和辅导工作的前提。  相似文献   
88.
逆反心理是由认知、情感、行动构成的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在当前技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尤为突出,严重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成效。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探讨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并寻求预防和缓解学生逆反心理的有效对策,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技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成因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89.
学困生,是指思想上和学习上暂时落后的学生。他们有与一般学生不同的特点:自卑感强,因为他们受到父母的训斥、怒骂,同学的挖苦、鄙视,老师的冷落,从而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自卑感。逆反心理强,因为别人的瞧不起,他们表面上逆来顺受,心里却有很强的逆反心理。但他们又渴望得到得同学、老师、家长的关爱和尊重。  相似文献   
90.
凌毓军 《科学咨询》2010,(18):39-39
逆反心理是客观要求与主观需要不相符合所表现出的强烈的抵触情绪,其实质是在于突出主体的某种需要或尊严,突出自我的独立性、自主性或者存在价值表现出对他人的不遵从或抗拒。中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的逆反心理主要产生于中学生已有的自我统一性和学校教育教学情景的冲突,其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