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3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62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96篇
社会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老子认为得道即效法道的自然无为的属性.庄子对老子的拓展在于他提出了"逍遥游"境界论和"处中"之道.玄学家师法老庄.王弼的人生以老子的自然无为为标的.嵇康除仿效老子的"自然"外,还景慕庄子的玄远境界.阮籍服膺庄子的逍遥游,同时也勉力"处中".郭象修正了老子的自然无为观,同时也弥合了在庄子、阮籍那儿"逍遥"和"处中"的上下悬隔,他是即"处中"即"逍遥".  相似文献   
12.
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盛行以来,形式异彩纷呈,有求同的,也有存异的.文章作者遵循爱因斯坦的观点"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寻访精神的历史事实中所蕴涵的现时意义这种精神活动中,尝试对"拯救与逍遥"这一对西中传统文化中能对质的核心问题及其所引发的一些问题作初步的追问,意在使读者对这些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刘文英 《文史哲》2003,(5):66-70
庄子蝴蝶梦寓意丰富。前人解读只在文字训诂和义理分析 ,我们认为还要重视精神心理分析。其内在意蕴主要包括 :主体自我的“物化”体验 ,自由快乐的“逍遥”心态 ,消解物我的“齐物”之义  相似文献   
14.
老、庄并称,自有其据。二者均以“道”为本,阐发道论:道在时、空上的先在性与全覆盖性;求得妙“道”的措施、途径与方法;悟得妙“道”后的心理指向及“道”的非凡效用;“道”在家、国、天下与个体心灵上的不同显现等等,老、庄所识自有差异。这固然与“君人南面之术”和个体精神哲学的视觉差异有直接的关系,亦不能排斥二者所秉持的价值尺度的些许不同;揭示差异以显示道家思想发展的阶段性——非为毁“同”,实为求对老、庄及道家思想的理解更为准确、深刻;不人为地扩大“差异”亦是为尊重“思想”的历史,作为中国特有的大智慧——老、庄实则一脉两支,故称之为“道的复调”。  相似文献   
15.
程丽芳 《学术交流》2008,(5):156-159
郭象玄学是魏晋玄学发展的顶峰,他的"独化论"和"性分论"以全新的思路诠释了<庄子>,他否认绝对自由和逍遥的存在,认为所谓逍遥,并非是对客观外物的摆脱和超越,而是主体内在本性的自我满足.这一观点对东晋士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郭象玄学为东晋士人的诗意化人生提供了哲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拯救与逍遥     
一、倾斜的象牙塔威尔顿贵族学校校址设在远山之中,森严而静穆。也许你会联想起:窗外的豆豆里的火车厢,超人高校里的空中学校,梭罗的瓦尔登湖畔的木头小屋……然而,电影的真实迅速粉碎你的乌托邦梦想,把学校的教育面容撕裂给你正视。  相似文献   
17.
从审美文化精神的角度进行比较,不难发现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和庄子的“逍遥游”思想有着不同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取向。不同的社会文化语境造就了二者不同的理论品格,共同的世俗压抑和社会不公又给他们注入了相似的叛逆因子。在他们的性格和理论中,“孤独”与“旷达”并存,“出世”与“入世”对待,“狂欢”与“逍遥”辉映。二者异曲同工,各具千秋。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借鉴老庄道家艺术而成就的逍遥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种是飞扬、浪漫的精神逍遥;一种是顺任自然、乐天安命的现世逍遥。二者虽然在表现形态、艺术具象、审美效果等方面与西方文学存在着一定的关联,然而究其本源,却来自于老庄道家的主体艺术精神。追崇老庄道家逍遥美的审美诉求,在中国文学史上存在着一条明晰的发展线索。在这一意义上讲,中国现代文学的逍遥美是对传统审美取向、美学精神的继承,它是一棵生长在传统土壤中的根深叶茂的大树,而非一株随波逐流的浮萍。  相似文献   
19.
郭象之逍遥义包含圣人之“无待”逍遥与众生之“有待”逍遥两个层次:前者从“心”上言逍遥,属主观的境界形态,是对庄子逍遥义的承接;后者从“性”上言逍遥,属客观的实然形态,是对庄子逍遥义的拓展。对郭象逍遥义两个层次的分析,直接关系到对其性质的判定。学界以“适性逍遥”指称郭象之逍遥义,遗落了其义中的圣人逍遥一层,对此的澄清,有助于对郭象逍遥义的深化理解。  相似文献   
20.
"狂欢"与"逍遥"分别作为巴赫金和庄子思想的核心概念,它们之间就喜剧精神这一点来说具有相通之处,又由于它们在时空上相隔甚远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东西方喜剧精神的差异,所以本文从世界观相对性与相对主义;发展观肯定与否定或生与死;价值观此在的自由与存在的自由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