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3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62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96篇
社会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中国人喜欢讲尽人事,听天命。人总是会遇到无可奈何的既定境遇,人应该做出较好的选择和努力,而不应该自暴自弃,无所追求。在真实的生活中,既定的不幸并不意味着人们不可以有较好的选择或不可以、不应该有某种精神的追求和满足。在中国传统社会,儒家居于中国文化的显层。道家则处于深层,多数时候隐而不显,但却渗透到思想文化的方方面面。外儒内道是中国古代士人中最常见的一种人生态度。这在现代社会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2.
日本近代作家坪内逍遥的《小说神髓》是开启日本近代文学大门的一把钥匙。它以西方美学思想为参照,从文学的审美角度提出了小说是艺术的非功利主义小说观,否定了以功利主义为目的的戏作小说和政治小说,实现了对传统戏作文学观念的超越,其理论建树不仅对当时的文学评论,而且对日本近代文学的发展方向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3.
《庄子》内篇结构紧密、层次分明:《逍遥游》提出逍遥的三次层次———“无名”、“无功”、“无己”;《齐物论》用“无是非”、“无封”、“无我”三重境界对此予以论说;《养生主》是《逍遥游》的续篇;《人间世》的主旨是“无名”,《德充符》的主旨是“无功”,《大宗师》的主旨是“无己”;《应帝王》是《庄子》内篇的总结,同时也是对《逍遥游》的呼应。  相似文献   
54.
通过对于《庄子》内篇的分析,该文特别注意到了庄子哲学不同于老子哲学的地方就在于庄子非常重视对于人和人道问题的研究。其中的核心就是庄子逍遥思想的提出。逍遥思想的关键不仅是顺其自然而且还有一个超越自然的问题。从这样的意义上说,庄子哲学思想不仅继承了老子主要哲学思想,而且还在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这两个方面创新与发展了老子哲学思想,使得老子形而上的道气思想真正成为了形而下的人生价值和社会秩序的基础和根据。这样,老庄哲学才能够成为中国人生命或生活中的别具一格的样式。  相似文献   
55.
郭象的是非观是通过对庄子是非之辨的注解而得以阐发的。郭象认为"成心"是是非产生的根源,并以相对的方法对是非的齐同进行了层层论证。因郭象的是非观服从于其适性逍遥的核心理论,故对是非齐同进行相对性论证的目的即在于对"成心"的肯认,并进而以顺任成心齐是非、言性足,最终则归结为对"性分自足"逍遥义的证成。郭象的是非观在理论上是对庄子是非之辨的重大歧出与有意误读。  相似文献   
56.
人生至境是人对理想生活处境的终极性描绘,也是先哲们求解人生问题的重要体现。作为中西文明的重要思想者,亚里士多德与庄子都对此给予了丰富的阐释。立足跨文化的比较视域,两位先哲的人生至境可相应地从5大维度进行比照:样态形式——“闲暇”与“逍遥”;通达途径——“沉思”与“坐忘”;价值旨趣——“至乐”与“无用之用”;理智角色——“崇智”与“去智”以及人格形象——“完人”与“至人”。虽然亚里士多德与庄子均将人生至境指向了内在精神性的自由之境,但在5个维度上都既有相通性又有差异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西文化于始源点上的汇通与分野。  相似文献   
57.
本文介绍了作者在音乐与气功相结合方面所作的创造性实践和研究。在特制音乐声波激发下,能很收快到传统气功的功效,使练功者达到强身治病的目的。实践证明音乐逍遥气功对多种慢性病有很好疗效。文章从物理学、生物物理学的角度,以系统论的方法对音乐逍遥气功的机理进行探讨。认为这是自觉利用各种形式、以一定规律动态变化的能量流的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58.
由人生论视角发现郭象玄学体系起于独化而终于逍遥。独化是为宇宙万物生成之终极理则,性分联结独化与逍遥,为整合名教与自然提供内在人性的根据。逍遥筑基于性分之上,其精义乃为“因顺必然就是自由”。自由与自由的否定在逍遥论中相互缠绕,体现了整个重学探讨人的独立与人的自由问题的理论困境。  相似文献   
59.
庄子对自由有着情有独钟的追求和向往,以他独特的视角来看,自由的实现要处理好这样三方面的关系:首先,处理好人与"天"的关系,只有顺应天道才能借天势而成,臻于自由。其次,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只有明了了自我的内在需求和价值,不以他人是非评价为导向而追求来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最后,只有取消了自我与外界的封界与对立,不以自己作为衡量万物的标准,才能顺万物之性,真正合同于天,实现自由。  相似文献   
60.
本文是“内七篇奥义”系列的首篇。为了强使庄学符合儒学,不明“小大之辨”、未窥“庄学四境”的西晋儒生郭象,篡改庄子原文并加以系统曲注,导致旧庄学误以为《逍遥游》充满错简衍文且义理混乱矛盾,又误以为“鲲鹏”“大知”“尧舜”为庄子所褒扬。在复原《逍遥游》原文的基础上,作者无懈可击地抉发了被郭注遮蔽千年的庄学奥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