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3篇
综合类   42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长篇小说《香水》是德国当代著名作家、剧作家、编剧家帕特里克·聚斯金德的代表作,讲述了一个拥有超凡嗅觉的天才怪杰为制香而不断杀人的浪漫离奇故事。小说通过感官线索,刻画出一个出身卑微,以残忍疯狂的手段在人生路上追人间至爱的孤独行者形象,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22.
上博简和清华简中有一些读作“迩”的“”,可分析为从“定”“豕”声.新公布的《清华七》“”有一异体作“(邃)”,应源自甲骨文“(爨)”.“(爨)”,从“犬”“埶”声,在金文中省去两手形写作“(猌)”,皆读作“迩”.因此,战国文字“(er)”的声符就是由甲骨文“(矍)”一类写法省简而来的,先省作“(邃)”,再省作“”.“(邃)”声符上面部分由臼和(l)两部分构成.(l)系“木”的省变,“豕”系“犬”的讹变.  相似文献   
23.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尚永亮先生就倾心于贬谪文化与贬谪文学的研究,发表了关于中国第一位贬谪诗人屈原的多篇论文;此后,又相继发表一系列关于唐代贬谪文学的文章,出版了<元和五大诗人与贬谪文学考论>、<唐代文人的仕宦生涯>、<贬谪文化与贬谪文学>、<唐代诗歌的多元观照>等专著.引起学术界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24.
魏晋弃妇诗文既有代言体,又有自喻体,创作主体都为男性文人.从《诗经》、汉乐府民歌中的弃妇诗到魏晋弃妇诗文,“弃妇”这一概念经历了由实而虚的演变.在由实到虚的变化过程中,文人们由最初对弃妇的同情而渐渐转化为借弃妇以抒发内心的苦闷,最终导致臣—弃妇意象的生成,曹植继承屈原以香草美人喻君臣的传统,是这一意象的开启者.臣—弃妇意象的生成意味着弃妇问题由一个社会问题转变成了文人们的心灵问题.  相似文献   
25.
竹是东亚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在中韩传统民俗中,将竹神圣化、非凡化,与龙图腾相结合,视为龙之化身;在巫俗仪式中,竹被视为神灵上下的通道,作为神灵凭依之所;在岁时习俗中,竹作为光明的象征,被用来驱鬼邪。韩国保存较完整的一些竹民俗事象,从另一侧面阐释了东方竹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26.
改进了经典的Ferron时络合比色法,使其能定量测定铝铁共存溶液的形态分布;分析了该实验方法中比色一缓冲溶液的成分和pH值的影响,确定以铝、铁与Ferron反应的等吸收点362nm为测定波长.实验表明,总浓度相同而铝铁比不同的铝铁共存溶液,与Ferron溶液反应后其吸光值都大致相等,且在实验浓度范围内符合朗伯一比尔定律.  相似文献   
27.
28.
29.
30.
文章讨论了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聊斋志异·促织》中“急趁之”的注释,认为不应单独为“趁”作注,因为“趁”是一个同义复合词,应注释为“趁,追。”“趁”和“趁”同为“”“趁”的“追”义凝合过程中的变体,由于要合乎“去入”声调的规则而在使用过程中广泛采用了“趁”形式。因此,为了体现这种共时存在,《汉语大词典》有必要收录“趁”,而不应只收“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