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1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15篇
管理学   66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56篇
人才学   16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54篇
理论方法论   125篇
综合类   1088篇
社会学   57篇
统计学   2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58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1.
制度经济学派强调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缺陷和局限性,强调非市场因素的作用或致力于结构分析,并据此廓清资本主义的演进趋向。新制度经济学建立的关于制度变迁的“动态理论框架”即使再完美,其结论也是值得怀疑的。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以经济实践的发展为基础,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强制性影响,经常摧毁原有的制度体系,使其陷入矛盾并为新制度开辟途径。制度演进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随之调整并发挥作用。制度创新的根本动力是直接提高企业和社会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12.
本文论述了国际上三个主要学派--李嘉图等价、新古典、凯恩斯学派关于国债宏观经济效应的观点,而后对各学派的主要假设、宏观经济效应(主要从投资、消费、国际收支角度)加以比较。最后,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基本假设和相应观点,并对如何积极发挥国债的宏观经济效应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3.
传统的翻译理论强调对原著的忠实,翻译的工作被认为是复写,译者被看成是作者的仆人.解构主义否认原作和原作者的这种权威地位,解构了原作与译作之间的界限,强调译作是原作的来世,译作可以独立于原作而存在,于是译者不再是原作者的仆人,而是与原作者平行互补,这样,译者的地位被大大提高了.埃斯卡皮认为翻译是一个创造性叛逆的过程,因而译者成了一个"创造性叛逆者".勒菲弗尔提出了翻译重写理论,认为翻译是一个重写的过程,译者在处理原文本以及生成目标文本的过程中,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有权根据需要对文本进行重写.这样,译者就成了文本的"操纵者".  相似文献   
114.
115.
关于《五蕴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蕴论>是佛教唯识学派的纲要书,也是法相宗瑜伽十支论之一.其梵文原典在印度早已失传,但西藏布达拉宫保存有一部该论的梵文原典手抄本,2008年校订出版后,在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五蕴论>不仅对佛教专门术语的定义有明确的解释,对于阿赖耶识存在的问题也有所论证.文章在详细介绍了该手抄本和校勘本的同时,对<五蕴论>的先行研究和相关文献资料以及内容大意等情况也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概述,并对阿赖耶识的存在问题也作了考察.  相似文献   
116.
根据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变化,应当转变调控经济的指导思想。本文汲取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与教训,循着供给学派的思路,提出了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的政策框架建议,为调控经济的转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7.
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哲学之父。“无为而治”是老子管理思想的核心,也是老子管理思想的最高境界。“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以辩证法的原则指导领导的工作,寻找顺应自然、遵循事物客观发展的规律。在有形层面“无为”,在无形层面必“有为”;高层管理者的“无为”是基于中层和基层的“有为”。“有为”蕴含在“无为”之中,“无为”驾驭在“有为”之上。领导较长时间不在组织中,组织的工作正常开展,按照领导的话说,建立了良好的制度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18.
玛格丽特·米德是美国著名的女人类学家。她的作品曾轰动一时,《萨摩亚人的成年》是她的代表作。作为文化心理学派的开创者,米德的研究方法受到各方关注并形成热议,其中不乏最著名的"米德-弗里曼"之争,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国际国内学者也对她和她的研究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19.
120.
近日,我以师友之间的关系,采访了萧兵,要他谈一谈学术经历和想法。虽然还不是"法拉奇式提问",可也够"不敬"的了。目的在于尽量保存真实。——周游周游(以下简称周):您才上过高中一年级,不到15岁就当了兵,怎么搞起学术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