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4篇 |
免费 | 0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6篇 |
人才学 | 5篇 |
丛书文集 | 21篇 |
理论方法论 | 4篇 |
综合类 | 74篇 |
社会学 | 12篇 |
统计学 | 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1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15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13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吴军一开口说话,你就能看出他的性格特点:自信、聪明、逻辑性强。说到喜欢的人文书,他列举的作家跨度非常之大,而且相互之间看似没有太多的联系,从茨威格、罗曼·罗兰的人物传记到尼采、卢梭、伏尔泰的哲学书籍,从莎士比亚戏剧到亚当斯密《国富论》,再到普利策奖得主韦塞尔的《我们为什么相信美联储》等等。每谈到一个问题,他也总会条分缕析地"第一……第二……第三……"。 相似文献
102.
<正> 作为对当前重大问题、新闻事件发议论、作解释、提批评、谈意见、发号召的一种文体,新闻评伦最本质的属性就是论说性,因此,撰写这类文章就要十分注意把握其语言特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语言运用的好坏、作者驾驭语言的能力直接影响着新闻评论的宣传效果。为了更好地把握新闻评论的语言,我们对其特性作了初步探讨。我们认为,与其他新闻体裁相比新闻评论的语言更需要具有针对性、逻辑性、指导性、生动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3.
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是一个国家取得整体竞争力优势的决定性因素 ,是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为了加速湖南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 ,曾庆炎、周发源、刘少君、戴树源等编著的《湖南高新技术产业化研究》一书 ,最近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 ,本书朴质而深刻 ,务实而创新。综观全书 ,突出表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内容丰富 ,创新性强。《湖南高新技术产业化研究》一书所包涵的内容十分丰富。该书站在科技前沿的高度 ,追踪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围绕湖南高新技术产业化这条主线 ,着力探讨了湖南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和潜力 ,前瞻性地分析了… 相似文献
104.
张绍友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7(4)
灵感具有鲜明的逻辑性 ,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灵感的过程也是逻辑的过程———在灵感过程的诱发、触发、生发阶段 ,逻辑始终占据了主导地位 ,发挥着支配的作用。在此基础上 ,笔者构筑了触发灵感的模型和灵感及其逻辑因素的函数 相似文献
105.
演讲辞是在集体会议上进行演说的讲话稿,属鼓动性、艺术性、临场性很强的议论性应用文.通过讲演者的口述,将鲜明的观点、饱满的热情,用通俗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演讲辞有事先准备好的文稿,也有即兴演说然后加以文字整理的.从内容上可分为政治演讲辞、学术演讲辞、社会生活演讲辞、法庭演讲辞、课堂演讲辞等.毛泽东同志的<为人民服务>是一篇政治演讲辞,属公文范畴. 相似文献
106.
满是帅哥美女、王子公主的偶像剧,有人喜欢,有人则觉得太幼稚。最近,发表在《媒体心理学》上的一项研究指出,偶像剧看多了,的确有可能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判断能力、逻辑性等。奥地利林兹大学心理学家马库斯·艾派勒等人发现,看完一段电视或电影,甚至小说后,人的行为、思考方式等会不知不觉受到影响,与片中的情况趋于一致,这被 相似文献
107.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126
<正>一、《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欢迎有创见、学术性及逻辑性强、语言流畅的哲学社会科学文稿,包括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语言学、文学等领域 相似文献
108.
109.
如何认识和对待资本主义是落后国家进行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认真对待与科学解决的重要课题。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资本主义的崭新命题。毛泽东利用资本主义的策略思想,以人民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主要目的,经历了肯定—否定—肯定三个阶段的辩证发展。 相似文献
110.
简论直觉顿悟的思维特征和形成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直觉顿悟是认识发展和科学创新的重要思维方式,文章从形式的简捷性、过程的不明确性、灵感闪现时的精神恍惚性以及直觉本质的非逻辑性、结论整体的过渡态性质等方面分析了直觉顿悟的思维特征。认识的直觉顿悟不是偶然的,其形成基础是实践积累的“潜知”元素和实践需要激活“潜知”元素的重新组合,也是人们长期专注和沉思某一问题而积累能量释放的结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