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72篇
  免费   160篇
  国内免费   29篇
管理学   309篇
劳动科学   22篇
民族学   82篇
人才学   64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771篇
理论方法论   237篇
综合类   3229篇
社会学   304篇
统计学   41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183篇
  2020年   156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218篇
  2014年   408篇
  2013年   327篇
  2012年   350篇
  2011年   377篇
  2010年   393篇
  2009年   390篇
  2008年   397篇
  2007年   356篇
  2006年   336篇
  2005年   246篇
  2004年   271篇
  2003年   192篇
  2002年   185篇
  2001年   176篇
  2000年   129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被儒家视为进德修业之本、立人之道和立政之本.中国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诚信的道德教育,把诚信看作是人之为人的道德标准和做人的基本要求,是每个人都应当遵循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探讨诚信道德的历史文化渊源,对于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2.
“三戒”之说,“屏四恶”思想,“绝四毋”之说,“尊五美”思想和“三贵之道”是儒家“德性”智慧的结晶。现代企业“形象管理”理论认为,成功的企业管理是由管理者的内在道德素质和外在礼仪形象决定的。打造企业家的“道德形象”,实施“自我管理”,应当从儒家“德性”智慧中汲取丰富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43.
李勣无疑是隋末唐初的风云人物,他戎马一生,战功非凡,但是他历经三朝,却屡屡能在复杂的政治斗争千荣身自保,无论是翟让李密之争,还是玄武门之变,抑或是太宗托孤、立武则天为后的诸多政治事件里,他往往“徘徊顾望”,即便身居宰相高位,也要“抗表求解仆射”。在他的政治生涯里,一直小心谨慎,这与他金戈铁马的沙场之勇形成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144.
宗炳阐发的含道暎物与澄怀味象是两种感物方式.由这两种感物方式所创造出来的作品,一种好比哲理诗,一种就像抒情诗,虽然给人的视觉效果不一样,但是,在使人心性灵明上,达到了同样的效果.应会感神,神超理得的意义不仅为山水画家提供了一整套技法,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整套寻求艺术精神的方法.神思是宗炳的二度感物的主要方式,不仅包含无空间之间隔,而且也包含无时间之限制,在绘画艺术的创作中作用非凡.  相似文献   
145.
“道”与“德”无疑是老子哲学的核心范畴。在老子那里,“道”既是世界的本原,也是万物的本体,还是宇宙运动变化的法则或规律,而“德”,则是世界万事万物当然包括人的合“道”而行的自然品性。在老子看来,万事万物运动变化的根本规律就是“反”,由此,形成了老子与众不同的首先以“失”致“德”、然后以“德”致“得”、最后实现以“失”致“得”的伦理设计,这种基于对自然规律体认和社会人文关怀的伦理思想具有和谐人际、秩序社会的深刻意蕴,在人类伦理思想史上魅力独具,价值永存。  相似文献   
146.
庄子之道是负载着华夏民族情感体验的原型,它是远古南楚文化精神遗存的提炼与固化,楚地多重文化内质的浸润滋养凝筑了庄子之道原型的内核.它既是沟通原始先民与当下社会人的精神联系、跨越时间界限的桥梁,也是连接庄子个人情结与民族集体无意识、打通心灵空间的中介.庄子把对价值生命的探求落实到了对道的执著追求上,这一转换使道从自然本体转向了人格的自由本体,使庄子哲学从自然的本体论转向了人类的本体论.  相似文献   
147.
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美学是围绕“美是上帝的名字”展开的。其中通过三位一体、创世、道成肉身、救赎和永生等基本教义的讨论,深刻揭示了美与真、善的关系,爱、与信、望的关系,认识、意志、情感的关系,以及从对事物的美的欣赏到静观上帝--美本身的心路历程,不仅充分反映了中世纪人们的审美理想,也概括了人类某些共同的审美经验。  相似文献   
148.
乾嘉时期,在阳羡、浙西、常州三大词派消长更替之际,黄景仁另辟蹊径,在当时词坛独树一帜.黄景仁词中的哀情与豪气,阳刚与阴柔等二元因素的对立与统一,并进一步论述了黄景仁词对词学传统的背离与回归,以期能够揭示其二重形态与词美流向.  相似文献   
149.
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去讲解抽象、深奥的道理,即是所谓趣喻.在中国传统社会,大儒、鸿儒用趣喻去宣传礼法,使其成为家喻户晓的道理,并为君王所借鉴,从而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君道·人学理论,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文化现象.趣喻融深刻的哲理与生动的比喻于一身,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实现统一的典范.趣喻具有形成共识效应的认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50.
论王充的公文批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充<论衡>中文的观念,是以公文为主的,当下人们对王充文学思想的讨论,其实是对其公文思想的误读.王充的公文批评以功用论为核心,在功用论的规范下,形成了王充公文批评的其他原则.具体来说即为:肯定公文的社会功用;强调公文的真实性,提出了情实与实情两个范畴;主张文质并重,但质重于文;提倡明白晓畅的公文语言;追求公文主体的道德修养和学识修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