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26篇
  免费   173篇
  国内免费   28篇
管理学   303篇
劳动科学   22篇
民族学   78篇
人才学   6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721篇
理论方法论   233篇
综合类   3171篇
社会学   296篇
统计学   40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14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158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218篇
  2014年   408篇
  2013年   327篇
  2012年   350篇
  2011年   377篇
  2010年   389篇
  2009年   382篇
  2008年   397篇
  2007年   356篇
  2006年   335篇
  2005年   246篇
  2004年   270篇
  2003年   191篇
  2002年   185篇
  2001年   176篇
  2000年   128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情、理、法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意蕴 ,在不同社会人际关系的互动和社会秩序整合中的作用也有所不同。从人的自然属性意义上说 ,情是本能的情欲 ,理是人独有的用以控制和调节人的欲望和行为的一种能力 ,法是人为了生存而约定俗成的习惯和风俗 ;从中国古代宗法伦理社会角度说 ,情是基于血缘的亲情及推演 ,理是血缘人伦之礼 ,法的积极含义等同于礼 ,消极的一面是刑 ;在现代法理社会中 ,法是基于人的主体性 ,实现人的尊严和幸福的规则体系 ,理则是人对自身和社会的公平、正义、合理的设计和选择的理性 ,情则是作为人的自我实现、自我满足的情感体验和人性提升。可以说 ,情、理、法决定人的基本生活样式 ,三者作为人的共同属性始终是构成伦理体系的三个基本维度  相似文献   
42.
“三戒”之说,“屏四恶”思想,“绝四毋”之说,“尊五美”思想和“三贵之道”是儒家“德性”智慧的结晶。现代企业“形象管理”理论认为,成功的企业管理是由管理者的内在道德素质和外在礼仪形象决定的。打造企业家的“道德形象”,实施“自我管理”,应当从儒家“德性”智慧中汲取丰富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43.
“道经”首篇是《老子》全书之总纲,当从“以老证老”、考虑语境、整体把握这三原则出发来考察,方能正确地阐释本章之旨。其中“道”是一种不可名状的、形而上的“非常之道”,而“无”和“有”则是老子分别对远古蛮荒与近古物质两个时代的称呼。  相似文献   
44.
章学诚所构建的理论以"道"为基础,共分三层,即天道、人道、先王之道,三者是由普遍性到特殊性,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在这三层"道"说中,章学诚尤其重视第二层的人道,并由人道为基础将经世致用学理化,并进一步将"六经皆史"纳入其中,从而完成了"六经皆史"理论基础的构建。至此,章学诚成为了中国传统史学致用思想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45.
试论庄子的“道”与中国浪漫主义艺术的产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浪漫主义产生于对真与美的追求中。庄子的“道”与浪漫主义艺术是相依相承 ,互为因果的。 (一 )“道”是浪漫主义艺术产生的思想基础。 (二 )表现“天籁”美的最佳方法是浪漫主义。 (三 )浪漫主义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极其深远  相似文献   
46.
儒、释、道三家哲学的共同特正是“无我相”;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根本精神也是“无我相”,代表儒释道三家精神的诗人屈原、王维和陶渊明三派诗歌,以艺术手段显现至高无上之境──“物我皆忘”,“物我一体”、在此境界之中,诗歌作为艺术家心灵的外化,绝不是中纯的语言文字对情感的渲泄,而是生命中修炼境界的极致,通达这种“无我”的人格境界和艺术精神,正是中国诗歌艺术的根本精神,  相似文献   
47.
宋词中也有“江西一派”之说。晏殊不讳言自己写情词,但以为其词情与柳永有品位雅俗的区别。晏几道为《小山词》撰序,是宋代词人第一篇为自己词集作的序言。序中主张词要抒写个人的感情,与宋德“文以载道”之说以及宋诗中说理之风迥异其趣。欧阳修自称“情痴”,蕴有探讨人性根本的哲学意义,闪烁着批判禁锢主义的思想光芒。黄庭坚词论突出晏几道的“痴”,更是欧阳修“情痴”的扩大,表现出一种违抗“道”、“法”的精神。  相似文献   
48.
近年来,东宝区委办公室始终按照"谋全局、献良策、当高参、出精品"的要求,以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和政治敏锐性,充分发挥"千里眼"、"顺风耳"的作用,把最准确的"上情"、最翔实的"下情"、最具特色的"内情"、最有价值的"外情"通过信息渠道提供给领导参阅,为领导科学决策和指导工作发挥积极的参谋作用.  相似文献   
49.
在西汉今文三家《诗》中,齐《诗》最能反映汉代诗学的特征。这种特征主要表现在阴阳五行思想对诗学的影响,其代表性思想就是齐《诗》的“五际”说。“五际”说与律历、性情等思想有着密切关系,其具体内容应该指仁、义、礼、智、信“五性”,这与《诗纬》中的“四始五际”说是不同的。二者虽然都运用了阴阳五行学说,但侧重不同:齐《诗》“五际”说的根据主要是阴阳说,《诗纬》“五际”说的基础则主要是五行说。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