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64篇
  免费   629篇
  国内免费   196篇
管理学   2796篇
劳动科学   145篇
民族学   337篇
人才学   705篇
人口学   88篇
丛书文集   6777篇
理论方法论   1377篇
综合类   14670篇
社会学   3111篇
统计学   183篇
  2024年   85篇
  2023年   307篇
  2022年   322篇
  2021年   471篇
  2020年   387篇
  2019年   403篇
  2018年   172篇
  2017年   423篇
  2016年   513篇
  2015年   920篇
  2014年   1799篇
  2013年   1646篇
  2012年   1895篇
  2011年   2098篇
  2010年   1997篇
  2009年   2106篇
  2008年   2434篇
  2007年   1869篇
  2006年   1717篇
  2005年   1504篇
  2004年   1420篇
  2003年   1318篇
  2002年   1241篇
  2001年   1045篇
  2000年   751篇
  1999年   426篇
  1998年   240篇
  1997年   213篇
  1996年   155篇
  1995年   115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曾国 《宿州学院学报》2004,19(2):116-117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教育目标的必然要求。关键在于家长和教师的通力合作,实施的最基本、最重要的 途径是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幼儿教师的作用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62.
广告创意与消费者的心理关联密切。研究消费者心理是广告创意的本原和市场营销的需要。消费者心理的若干种状况直接、间接影响着他们的消费行为。因而在此基础上的广告创意要具有群体的针对性或覆盖性 ,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63.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文明的重要标志,在农村城市化的过程中,从农民转变为市民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在很长时期内,这些人只能被冠之为“准市民”。现在,很多地方只注重经济等“硬件”的发展而忽视一些配套的“软件”建设,这使得“准市民”的道德状况呈现一种二难困境:他们既带有农民的色彩又在艰难地适应市民的道德准则。在这样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特殊人群在特殊时期的特殊道德状态”,如,知行脱节,道德失范,道德评价不公正,等等。这些都严重地影响着“准市民”的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64.
画面     
12月5日,安徽省含山县陶厂镇关镇小学开展以“快乐留守.铸造坚强“为主题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留守学生在心理咨询师的指导下.将写着心中烦恼和不愉快之事的纸片撅碎后抛向空中.换来好心情  相似文献   
65.
尹欣 《决策探索》2008,(18):65-65
社会工作是在利他主义价值观指导下的一种专业化的助人活动,社会工作人才是运用专业知识和方法,进行困难救助、矛盾协调、心理辅导、行为矫正、增进福利等社会服务工作的专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在协调社会关系和实现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66.
对人来说,愉悦不是一种奢侈,而是一种深刻的心理需要。 愉悦(在这个词最广泛的意义上)是生活的形而上伴随物.是成功行为的奖赏和结果——正如痛苦是失败、毁灭和死亡的象征一样。  相似文献   
67.
张大为 《南都学坛》2007,27(1):63-64
随着世纪之初,中国诗坛理论研讨和创作新质的出现,“诗歌与道德伦理”这一古老的话题,已逐渐成为一个热点。然而,值得指出的是,“诗歌道德伦理”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话题为何要在这一时期出现?它是如何接续以往的诗歌历史并浮出历史的地表?为了能够将这一现象进行更为清晰的分析,并做出相应的价值判断,我们相继邀请了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任教的老师,以及曾在中心就读的博士,开展了一次关于“诗歌道德伦理”话题的研讨。其间的文章,除了以直接切中论题本身的方式展开论述外,还包括诸如诗歌道德的承担及其层次内涵,以及在回顾新诗历史发展的基础上,“诗歌与道德”的现实意义,等等。我们期待这些文章在较为全面地把握历史与现实的前提下,将此问题的研讨导向一个更为广阔、深入的理论空间。  相似文献   
68.
在价值诉求多元化的今天,哲学是否还能应对"什么是正确的生活"这一基本伦理问题呢?根据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伦理观之见,"差异性"或"多元化"内在地是现代性的一种特征.与此相应,"什么是正确的生活"已变成了一个开放的问题.任何试图对这一问题作出判断的道德原则都应当包含合目的的、善的以及公正的三重意义.  相似文献   
69.
张勇 《老年世界》2008,(23):30-30
老年人再婚,一般出于生活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和生理上的需要。然而,由于老人的经历和生活环境等与初婚者不同,他们的心理较复杂,因而产生再婚心理动机也千差万别。有的为了摆脱生活的不便,有的出于经济拮据与生活的压力等,也有的想通过再婚得到遗产,改善住房条件,解决户口进城或为了子女就业等。婚姻的幸福,需要有爱隋做保证,只有从爱的需要出发而产生的再婚动机,才能通过再婚得到幸福。  相似文献   
70.
杨芳 《社会科学论坛》2007,(11):102-106
终身道德学习是一种现代道德教育的新思维和新模式。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和教育人类学为终身道德学习提供了理论基础,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人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和道德教育发展的必然抉择则为终身道德学习奠定了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