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2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3篇
管理学   174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21篇
人才学   54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466篇
理论方法论   92篇
综合类   1089篇
社会学   165篇
统计学   1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86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156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琼州学院学报》2016,(4):124-128
情景剧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各门学科教学中被广泛运用。情景剧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教育工作者加强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探索,不断推进情景剧教学模式的完善与创新。  相似文献   
142.
生命道德是生命德性的"应然",生命认知、生命关系与生命意义是其内在的三个向度。生命道德观实质反映了个体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是道德考察的切入点。为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生命道德状况,通过对广东地区10所高校展开调查得出的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普遍具有较高的生命认同度与满意度、较强的理性精神与公民道德素养;大部分学生生活目标明确且充满生活热情,能处理好与同学、老师、家庭的关系。但也有少部分同学生命道德信念不强、生命实践能力不足、自我满意度不高,且在性别、年级、专业及是否接受过生命道德教育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对大学生进行生命道德教育,需要提高其有效性,耦合大学生的现实诉求与生命道德教育的时代特质,寻求生命意义的真谛;将生命道德植入社会实践中,修复生命道德中"知行断裂"的现象;以对话教育培植生命主体性,强化道德自主选择能力。  相似文献   
143.
网络化时代人际交往呈现缺场特性,经验传递摆脱了年龄和在场空间的束缚,权利彰显渐趋网络化,这些都给老年人的身心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科技恐惧症、对生活掌控能力下降、反向社会化压力不断增大等成为现实中老年人必须面对的突出问题。同时,社会生活网络化的快速发展也不断挑战传统的养老模式,推动着人们的养老观念和养老行为向"智能化"转变。为此,在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应重视老龄问题的网络化时代背景,以先进的网络技术成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开辟广阔空间,营造有利于老年人入"网"的社会氛围,提高老年人的入"网"能力,发挥老年人在网络社会建构中的作用,最终推动老年人福祉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4.
当代中国道德教育的文化自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道德教育是一种文化性存在.文化是构成并促进道德教育的精神资源和动因.道德教育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追问、延展、传承和开拓着文化命脉.面对当前文化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并存的文化遭遇,当代中国道德教育应当具有文化自觉意识,通过引领青少年精神世界的生成,萃取他者道德文化的精华以及确立道德文化的本土意识等方式完成时代赋予的文化使命.  相似文献   
145.
知行合一是道德教育的最终目标。所谓知行合一即知与行的统一,是一个从道德规范到道德行为的动态过程。然而,当前存在着诸多影响知行合一的负面因素。因此,要做到道德教育的知行合一,不仅要解决制度问题,而且要提供相应的物质基础;不仅要营造相应的社会环境,而且要弘扬知行合一的文化传统,还要对道德教育的方式加以改造。  相似文献   
146.
当前云南边境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总体态势良好。但由于社会转型、境外意识形态强势渗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以及大学生自律理性偏弱等,导致了部分学生理想信念缺失、功利性特征明显、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明显脱节等问题的出现。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当代大学生、不断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内容、加大高校德育的实践力度、培养一支立场坚定、愿意扎根边疆的教师队伍以及强化公民教育,塑造责任公民,是现实的客观要求和有效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47.
中国传统家庭道德教育始终以孝慈精神为形上依据。孝慈精神作为形上依据具有如下合理性:一是拥有可靠的形成基础,二是适应传统的社会结构,三是蕴含稳定的利益实现机制,四是关涉现实与超越的统一,五是它外化所形成之道德规范切实有效。鉴于家庭结构、价值传承相一致,孝慈精神也理应成为中国现代家庭道德教育的形上依据。只不过,孝慈精神须经历一个现代化过程,被赋予现代的内容,以适应改变了的社会与家庭。孝慈精神现代化,不仅要适应现代社会、家庭的特点,而且还须顾及其所具有的相对独立性。因此,孝慈精神现代化是孝慈精神全方位的现代化,且现代化的孝慈精神应具有亲子人格的平等性、权利义务的双向性、亲子交流的情感性、主体行为的自律性、相互忍让的宽容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48.
冯永刚 《南京社会科学》2012,(5):129-134,140
制度、道德与人性密切相关.对人性之善恶的预设既是道德教育不可规避的核心命题,也是制度安排必须回答的前沿问题.制度安排中包摄的行为规则、人伦规范和道德诉求,对人性的塑造和改造之效不可低估.制度安排影响着人们对道德教育中所含规范的认同程度,关涉到道德教育所处社会环境的优化状况,决定着道德教育所需成本的高低.要促进个体道德完善,提升社会道德水准,调动个体的道德自觉固然重要,得当的制度安排亦不可缺.  相似文献   
149.
海水是地球上存量最大的资源。开发和利用海水淡化技术是未来开发新水源、解决全球性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之一。早在400多年前就有人提出海水淡化的构想。进入20世纪后,海水淡化技术随着水资源危机的加剧而迅速发展。1970年以来,由于水资源匮乏,许多沿海国家加快了海水淡化的产业化。现今中东国家70%的淡水来自海水淡化。  相似文献   
150.
未成年人思想的好坏关系国家的未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立体的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发挥学校教育主战场,完善未成年人社区道德实践体系,加强家庭教育知识普及,形成立体的教育网络,将有利于未成年人的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