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3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3篇
管理学   174篇
劳动科学   12篇
民族学   21篇
人才学   54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468篇
理论方法论   92篇
综合类   1093篇
社会学   165篇
统计学   1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86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56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长期以来 ,我国的道德建设偏重于政治教育而忽略了人格教育。 2 1世纪中学生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培养学生健全高尚的人格。  相似文献   
202.
德育应如何看待"利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扈中平 《学术研究》2005,3(6):117-120
利己从理论上讲只是一个中性词,是人趋利避害的一种自然本能,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利己与利他并不是天然对立的,利己本身并不包含道德问题,利己的手段才牵涉到道德问题.因此,道德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去灭杀人的利己之心,而是规范人利己的手段,通过利他而合理利己.为利己正名是我国道德教育走出困境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203.
试论制度建设对道德建设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林 《理论界》2002,(1):46-47
江泽民同志的“以德治国”方略的提出确立了道德建设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而道德建设要落到实处、见出实效,仅仅依靠道德教育是不够的,制度建设在一个社会的道德建设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4.
本文主要讨论了环境道德教育的紧迫性和艰巨性,同时对如何加强环境道德教育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05.
卫所制度是明朝军队的一项基本军制。卫所缺伍的原因主要是边班、清军、勾解等措施在实行过程中产生了诸种弊端。明代军中各级官吏贪占政府粮饷、收受军兵贿赂是各种军制无法实施的根本原因并对明朝灭亡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6.
论主体道德教育模式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对主体道德教育模式的基本原则作了深入探讨,认为在主体道德教育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应遵循主体与客体的互动性原则、层次性原则、满足正当需要的原则、激发情感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7.
浅谈当前中国的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新形势下 ,我国道德领域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 ,要解决这些问题 ,必须充分认识道德教育的作用。正视当前中国在道德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认真探讨当前中国道德教育的任务以及方法 ,对改善当前中国道德教育状况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8.
209.
浅析孟子性善论道德教育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献玲 《社科纵横》2005,20(5):123-123
儒家学者孟子树立并系统地论证了“性善论”。在此基础上他辩证地阐述了道德教育思想:“尚志”与“改过”统一;“恒心”与“专心”统一;“内修”与“外影”统一;“舍生取义”与“浩然之气”统一。其丰富的理论为我们今天的思想道德教育中施教者、受教者、教育环境的应然提供了借鉴启示。  相似文献   
210.
荆学民 《求是学刊》2007,34(1):38-45
道德信仰是一个生成的完整范畴。“道德”是其基础,信仰是其“着力点”。道德信仰是指道德的形而上学之基础,一是指道德形成的前提性的精神基础;二是指道德的终极向往即道德的最高目标和最高境界。对“人性”的理解及其相应的态度(信仰)是道德形成的精神基础;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及其相应的态度是道德的最高目标和最高境界。道德信仰之所以是必要的,在于它依赖信仰实现道德中所谓动机与效果的统一。人们对“人性”与“人生意义”有相当不同的理解,现实生活中的道德信仰也据此产生两种不同的指向:一是世俗的现实生活指向;一是超俗的宗教生活指向。深化道德信仰研究,有利于明晰社会主义道德的精神基础,有利于强化社会主义道德的凝聚功能,有利于改善社会主义道德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