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033篇 |
免费 | 332篇 |
国内免费 | 79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925篇 |
劳动科学 | 40篇 |
民族学 | 137篇 |
人才学 | 198篇 |
人口学 | 17篇 |
丛书文集 | 4436篇 |
理论方法论 | 723篇 |
综合类 | 7057篇 |
社会学 | 858篇 |
统计学 | 5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6篇 |
2023年 | 173篇 |
2022年 | 202篇 |
2021年 | 259篇 |
2020年 | 251篇 |
2019年 | 263篇 |
2018年 | 93篇 |
2017年 | 207篇 |
2016年 | 244篇 |
2015年 | 426篇 |
2014年 | 757篇 |
2013年 | 701篇 |
2012年 | 847篇 |
2011年 | 872篇 |
2010年 | 786篇 |
2009年 | 905篇 |
2008年 | 1084篇 |
2007年 | 910篇 |
2006年 | 852篇 |
2005年 | 737篇 |
2004年 | 750篇 |
2003年 | 734篇 |
2002年 | 758篇 |
2001年 | 587篇 |
2000年 | 340篇 |
1999年 | 219篇 |
1998年 | 139篇 |
1997年 | 128篇 |
1996年 | 65篇 |
1995年 | 33篇 |
1994年 | 22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8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道德认知的默会维度——基于认知结构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道德认知的研究中,对认知结构、道德判断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方式存在不同见解,需要一种新的认识进路来诠释。采用默会知识论的一些观点来分析道德认知,可以发现,默会认识的结构与道德认知结构都从格式塔学派的观点发展而来,在发展方向上也都强调认识者主动的整合能力和结构的动态平衡。道德认知的结构与内容之间的关系,与默会知识论中知道怎样(knowhow)和知道那个事实(knowthat)之间的关系表述在方式上基本一致,并强调道德判断的产生须借助于道德主体的情感和价值取向在具体特定条件下完成。因此,道德认知具备人类认识的默会维度,道德认知的发展需要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以及个体在道德认知结构中的身体在位。道德认知的默会维度支持一种实践性的教育方法,强调通过生活实践来促进道德认知结构的发展,从而最终促进道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3.
104.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特别是在世界经济复苏整体乏力的当下,欧美诸国和一些新兴经济体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滥用反倾销救济措施,致使诸多反倾销行为从本应是合乎理性的公正之举走向实质的不公平,导致反倾销的道德异化。因此,从伦理角度审视,对反倾销行为进行规则构建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本文认为,这种构建既不是空中楼阁,也不是无本之源,而是既具备一定的理论与思想基础,也具有切实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5.
“道德滑坡”论与“道德爬坡” 论二者都没有跳出经济发展与道德“二元论”的思维模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今天,应在继承和发扬优良道德传统的同时,积极地创立和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从而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106.
从“你应当”这一道德规范的普遍形式入手所进行的深入分析表明,道德规范具有对人类生存的先验筹划特性,而其有效性却依赖给定的人的现实生活,必须能够被自我所接受。道德规范的这两种存在要求所包含的对立关系,使得道德命令的形式上的自由被限制在由人的生命存在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底线所构成的框架之内。 相似文献
107.
作为20世纪引人注目的俄侨作家,索尔仁尼琴的作品以及传奇的一生越来越受到俄罗斯人民和世界各图文学家的关注,作家本人和他的作品因其复杂的经历而被赋予了神话般的色彩.这位富有人道主义精神的唯灵主义作家,对道德和真理的探求体现出俄罗斯文学的悠久传统,并将这种传统应用于小说<古拉格群岛>的创作中.作家在作品中以"写真实"的写作手法,以发散性的风格为读者展示出了一个鲜为人知的世界. 相似文献
108.
儒家积极入世 ,关注现实政治 ,强调“文以载道”的文学教化功能 ,使得中国文学充满了道德人文色彩和理性精神 ,洋溢着别具一格的民族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109.
110.
斯密在《国富论》中将人的行为动机归结为“利己”,在《道德情操论》中将人的行为动机归结为“利他”.20世纪60年代后的现当代学者多数倾向于认为斯密的两大体系具有内在的联系和一致性.但是,此问题的争论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在经济学、伦理学、管理学甚至社会学、法律学中演化出一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围绕由人性基础引发的对道德因素在学科中的影响的讨论.“斯密问题”在经济学领域中的演化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对经济学讲不讲“道德”的讨论,即经济学本身范式中应不应涵盖以及如何涵盖道德内容的讨论;另一个方面则是由对转型期中国面临的现实问题的思考而引发的市场经济与道德的讨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