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36篇
  免费   352篇
  国内免费   85篇
管理学   1016篇
劳动科学   37篇
民族学   140篇
人才学   192篇
人口学   16篇
丛书文集   4480篇
理论方法论   736篇
综合类   7290篇
社会学   869篇
统计学   97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67篇
  2022年   196篇
  2021年   261篇
  2020年   258篇
  2019年   270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207篇
  2016年   251篇
  2015年   436篇
  2014年   785篇
  2013年   719篇
  2012年   874篇
  2011年   917篇
  2010年   812篇
  2009年   917篇
  2008年   1095篇
  2007年   951篇
  2006年   876篇
  2005年   778篇
  2004年   791篇
  2003年   770篇
  2002年   769篇
  2001年   598篇
  2000年   353篇
  1999年   220篇
  1998年   147篇
  1997年   130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71.
172.
173.
党的执政道德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加强党的执政道德建设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政治保证、道德基石和社会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道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确立公平正义的执政制度道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提高执政主体的道德责任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4.
德性与自由     
道德自由作为一种积极自由并不具有导致集权专制的危险。但当它被作为一种内在的无限的精神自由来追求时,却是以牺牲对政治自由的追求为代价的。当它被看作是依据道德获得的权利时,它有促进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可能。但是,由于儒家的道德观主要是一种义务观,在权利观上是缺失,因此儒家的道德权利与西方意义上的道德权利有实质的不同,由此也就无法从中转出政治权利和自由。  相似文献   
175.
皮亚杰首次利用实验方法,从个体心理发展的微观角度,揭示了儿童的道德责任的发生过程和机制。道德责任是个体社会化的产物,经历了由他律的客观责任向自律的主观责任的进化。真正的道德责任产生于协作。皮亚杰的道德责任发生论对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启示是:道德教育必须以自由为基础,充分利用学生的自主活动,才能教会学生负责。  相似文献   
176.
生活道德教育的提出,不仅是缘于道德教育脱离生活所带来的问题和严重后果,亦不仅仅是因为向生活世界回归是当前世界范围内哲学和教育理论发展的一般趋势,而是其中有着更为深层的机理与缘由——无论从历史、逻辑、现实还是价值的角度来看,道德、道德教育和生活都是密不可分的,有着本体意义上的关联。  相似文献   
177.
在权力的运行过程中,实现权利和责任的统一是引咎辞职的政治学基础。官员因工作失误、失职造成重大损失或恶劣影响,要承担领导责任和道德责任是引咎辞职的理论依据。从具体缘由来看,发生重大责任事故是触发引咎辞职的惯常缘由。另外,无所作为、违反道德规范、言论失当等也是引咎辞职的触发缘由。  相似文献   
178.
在新的历史时期,对集体主义而言,在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统一的前提下,坚持集体利益至上,是对人的生存本能的超越,是人性崇高的证明。集体应当为个人个性和才能的发展提供条件,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这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是新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公正合理地解决个人与集体的利益冲突,则是集体主义得以存在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79.
解决学术道德问题,有两种讨论方案,一种是伦理学的方案,从个人良知追问研究者的社会责任,试图唤醒研究者的道德良心;而另一种方式,则是从学术研究的体制、知识分子的生存处境以及社会文化传统中寻找重建学术道德的生活基础,最终提高研究群体道德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0.
法律的调整是以人身与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追求为人性假定,该人性假定忽略了人客观存在的精神性需要,人有时会以经济与人身利益的牺牲为代价追求精神性需要的实现,社会舆论与自我的道德评价关涉行为人归宿与爱以及尊重等精神需要的实现,因而当道德评价与法律评价相冲突时,人会以承担法律责任为代价,自觉地选择违法,从而使法律无法实现。所以,应将法律的调整与道德的调整相结合,使法律评价与道德评价相统一,以免使道德评价成为法律实现的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