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385篇 |
免费 | 73篇 |
国内免费 | 25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689篇 |
劳动科学 | 77篇 |
民族学 | 77篇 |
人才学 | 83篇 |
人口学 | 24篇 |
丛书文集 | 1070篇 |
理论方法论 | 211篇 |
综合类 | 1707篇 |
社会学 | 423篇 |
统计学 | 12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篇 |
2023年 | 114篇 |
2022年 | 129篇 |
2021年 | 94篇 |
2020年 | 87篇 |
2019年 | 82篇 |
2018年 | 35篇 |
2017年 | 54篇 |
2016年 | 66篇 |
2015年 | 128篇 |
2014年 | 330篇 |
2013年 | 314篇 |
2012年 | 345篇 |
2011年 | 380篇 |
2010年 | 257篇 |
2009年 | 335篇 |
2008年 | 475篇 |
2007年 | 242篇 |
2006年 | 176篇 |
2005年 | 176篇 |
2004年 | 130篇 |
2003年 | 136篇 |
2002年 | 100篇 |
2001年 | 87篇 |
2000年 | 74篇 |
1999年 | 38篇 |
1998年 | 24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4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谢怀建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62-68,124
从文化的视角来看,中国古代道路立面景观形态有三大特色,即:亭、牌坊、关。"亭"是古代中国人在道路设施上的情感表达载体;"牌坊"是中国古人的人伦价值与传统道德在道路景观上的物化展示;"关"是古代中国军事设施与交通基础设施的合一建筑体,是古代中国人在军事空间意识、文化空间意识、地理生态空间意识在道路路域景观上的综合体现。中国古代道路景观的外显性特点内涵着古代中国的国家价值取向,隐喻着国家精神文化之路,彰显着古代中国意识形态控制的特殊而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62.
大学文化精神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师生的思想和行为,在传承与再造中不断实现自我超越,贯穿并渗透于大学发展的各个方面。探讨河北农业大学开创的太行山道路和由此形成的太行山精神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进一步分析太行山精神对大学精神培育和社会主流价值的示范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63.
“并联式”逻辑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时空特征,凸显了现代化道路的中国特色。从中西比较的次序性视角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具有发展时间的急剧压缩性、发展空间的多域并举性、发展任务的高度叠加性和发展战略的后发赶超性等时空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并联式”发展超越了单一线性论、渐序变迁论、依附发展论,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并联式”逻辑的优势和价值。同时,并联式逻辑的时空特征内在决定了新时代推进现代化道路必须处理好活力与稳定、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公平与效率和自由与秩序等之间的多重张力。 相似文献
64.
65.
我国道路运输业发展状况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我国道路运输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我国道路运输业应转变经营理念、创新经营方式和组织方法,实现道路货运业由单纯运输业向多功能物流业务战略转变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6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立足中国基本国情,顺应世界科技经济发展趋势,全面总结国内外工业化的经验教训,逐步确立了继续完成工业化和推进信息化的双重工业化目标任务,并融为一体,相互促进,历经以市场化与工业化融合互动为中心和以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互动为中心的两个阶段探索,成功地探寻到了一条既适合本国国情又顺应时代潮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实现了对社会主义国家传统工业化发展模式和西方发达国家传统工业化发展模式的双重超越,初步解决了在经济文化落后大国、工业化后起国、处于世界传统工业化向现代信息工业化转变过程中,如何实现中国工业化的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67.
68.
党领导人民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揭示了道路实践的内在逻辑和社会发展规律,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下的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充分证明了中国道路实践逻辑的真理性。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将党领导人民百年奋斗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总结为十个坚持,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十个坚持实践逻辑的基本内涵是一个有机联系的逻辑体系,从价值逻辑、行动逻辑和方法逻辑三个方面,构成了对中国百年道路实践的规律性把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遵循中国道路的实践逻辑,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将五个文明即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作为系统性解决人与外部各种关系矛盾的统一视域,在人与物质创造、人与利益实现、人与价值追求、人与社会存在、人与自然生态五个维度上,形成相互联系、内外兼达、互促互进的创新构成,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与人类文明发展实践辩证统一起来,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69.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在批判德国社会民主党纲领根本理论错误的同时,重点围绕“劳动、国家和共产主义”三大问题予以深入分析、精辟解答,这对从“生存竞争、发展竞争和理念竞争”三重维度,全面系统理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历史和时代关系提供了重要指南。这一思想的重要启示是:准确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科学内涵和广阔前景,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本质规定性,坚定建构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四梁八柱”,积极挖掘拓展这一道路的新文明内涵和视野,努力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世界历史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70.
机动车交通事故民事赔偿一贯采取的填补性赔偿,是对机动车交通事故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考虑欠妥的结果。主观因素方面,机动车交通事故应当区分当事人的过错程度,即区分故意与过失、一般过失与重大过失。在归责原则上应全面坚持过错责任原则,符合个人就自身行为所肇致的损害应负赔偿责任的基本观念。客观因素方面,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不应固守类型化区分,而应进行程度化区分,即轻微损害、一般损害、重大损害。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相结合,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中应当引入惩罚性赔偿,搭建填补性与惩罚性结合的赔偿架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