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51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7篇
丛书文集   122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323篇
社会学   38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81.
现代战争中法律战的作用和地位日渐突出,要提高我军战时法律运用效能,需要做到目标明确,"用兵"和"斗法"结合以及加强平时准备。  相似文献   
182.
火攻猇亭是吴蜀夷陵之战中最为关键的一场战役。刘备主力一直在江南夷道连营,故此"猇亭"不可能在长江之北,应在长江之南的清江流域,大体位于今湖北宜昌市长阳县磨市镇下溪口村至宜都市石门村一带。夷陵之战前并不见"猇亭"之称,它可能是刘备对于一处邮亭的临时更名。今之"江北猇亭"是小说《三国演义》流行之后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3.
孙卫国 《河北学刊》2004,24(1):77-83
美国史学家迈克尔@罗杰斯在<苻坚载记正史的一个案例>中,运用后现代的分析方法,对<晋书>中的<苻坚载记>进行了系统的解构.指出其叙述的并非前秦的真实历史,而是运用了神话、想像与虚构的手法,折射了唐太宗时期的历史与隋炀帝时期的历史;进而否定淝水之战为真实的历史,把它看成是初唐史家们用事实与想像混合而编成的一个虚构的故事.本文在介绍罗杰斯论文方法的前提下,对其进行了质疑与批评,指出其论史方法虽新颖,但其结论却是荒诞不经的.  相似文献   
184.
"诗可以怨"具"怨刺上政"和"舒心志愤懑"两个向度,虽正统思想重在"中和",但钱钟书先生仍指出了经学家的异端看法,列举出从何休以来刘勰、钟嵘等人对"可以怨"思想的发展。而韩愈对怨诗的肯定,可看作是唐代文艺思想的一个重要标志,白居易所论也与之相辅。若不包括讽谕诗及宫怨、闺怨等诗,因唐代特有的政治、社会生活及所行制度,使得怨诗有了各自的生成机制。唐人的怨诗主要可分为四类:怨战、迁谪、落第、离别,它们多是以真情动人的好诗。  相似文献   
185.
范学辉 《中州学刊》2006,(6):143-146
名将韩信指挥的楚汉京索之战,是中国古代战史上较早的,以激烈骑兵攻防为特征的典型战例。它不仅初步扭转了汉军自彭城大败后的颓势,更标志着双方战略试探期的终结,是楚汉战争由序幕转向相持的关键性环节。  相似文献   
186.
自然灾害与唐代宰相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唐代政府文书、实际政治活动以及唐人的观念中,宰相依然具有“燮理阴阳”的职能;宰相在灾时往往提出避位退让的请求,以示谢过负责,但一般不会得到批准;唐代宰相的政治生涯因灾害的发生而出现变数;灾害对宰相的影响是考察当时政局的一个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187.
从信息传播的角度观察 ,中国古代的露布文 ,以独特方式专门传播战事胜利的消息 ,及时、迅速、面向全社会进行广泛宣传。它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在唐代我国最早的“报纸”产生之前 ,它是具有明显传播价值的一种新闻文体。本文通过对历史文献的多方考察 ,阐释了露布文的性质职能、产生渊源和历史演变。并从现今可以寻绎的资料中 ,对唐代和宋代露布文的共性和个性差别进行了对比论证。这篇文章是探讨我国古代新闻传播方式的一个尝试。  相似文献   
188.
提出了一种两人有限零和对策新的解法-“避大不利法”,该方法可将混合策略纯化,也就是使无鞍点的两人有限零和对策问题也能求出纯策略解,从而使局中人能据此选择满意的纯策略。  相似文献   
189.
本文认为苏轼是一个居处皆有竹、诗文多咏竹、交游关乎竹的标准“竹迷”。基于这样的事实,本文就东坡这份不甚为人注意却又不同寻常的修竹情缘进行了探讨。对东坡而言,竹是故乡的呼唤、可折不可辱的志士、归隐渔樵的憧憬、精神上的慰藉力量,更是其力之心醉的趋雅避俗审美品味的化身。  相似文献   
190.
目前史学界对于陈下之战和垓下之战有不同看法.有学者认为,楚汉双方的决战不是垓下之战而应是陈下之战,也有学者认为陈下之战和垓下之战本是同一次战役.通过对史籍有关文献记载、作战规模和性质、参战人员、作战经过、作战地点和作战结果等方面进行比较可知,陈下之战和垓下之战是分别存在的客观事实;陈下之战是刘邦所率汉军由防御转入进攻的一个转折点,垓下之战则是楚汉双方的大规模最后决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