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0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65篇
社会学   23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实现自己的经世之志而进入仕途,郑板桥为之作了艰苦的努力,但入仕后不久,郑板桥又觉得自己如鸟儿入笼,被困不得其脱。这一方面是因为郑板桥所处的时代与环境,难以实现他的理想,且官场险恶,处境艰难;另一方面是因为郑板桥寄情山水和追求自由的本性的恢复。为了不与魔为伍,获得真正的自由,他毅然掷去乌纱,退出官场。  相似文献   
22.
成功 《山西老年》2013,(3):34-34
清朝著名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的少年时代,是在江苏兴化县度过的。当时,兴化县有个米先生,篆刻技艺十分高明。一次,他得了一块田黄石。田黄石是刻图章最珍贵的材料,素有石帝之称。这消息一传开,远近前来索求的人络绎不绝。  相似文献   
23.
重视诗歌“如医疗疾进药方”的社会作用 ,主张诗歌艺术表现以“沉着痛快”为本 ,而点缀“含蓄不尽”的“一枝一叶” ,这两点是板桥诗论的精华。揭露社会黑暗、艺术表现“沉着痛快”是板桥诗歌最为重要的长处 ,不够含蓄蕴藉是其缺陷。结合当时诗坛观之 ,板桥诗论和诗歌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4.
论郑板桥的绘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他的“用以慰天下之劳人”、“君子比德”、“胸中之竹”与“眼中之竹”等绘画思想,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深入研究和探讨郑板桥的绘画思想,对于弘扬祖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5.
《板桥集·家书》共收录十六封郑板桥写给其堂弟郑墨的家书,语言通俗、感情真挚、思想丰富,为后人称颂至今,是了解郑板桥生平的重要史料。家书中蕴含的文学主张同样值得关注,郑板桥强调诗歌的独抒性灵和现实性,提倡"沉着痛快"的审美趣味,提出"理明词畅、经世致用"的文章评判标准,在当时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6.
清与情     
郑板桥任潍县县令时,将当地的一个横行霸道的纨绔子弟抓了起来,准备绳之以法。恶棍的伯父和舅父知道后,便携酒菜、礼品来说情。这两个人,一个是还乡的员外郎,一个是郑板桥的同科进士,平日颇有些交往。  相似文献   
27.
郑板桥主张“笔墨当随时代”“怒不同人”,正因为此而被当时社会的主流视之为不守墨矩,离经叛道,被冠以“怪”名。素不知其“怪”是紧随时代潮流,贴近时代脉搏的。文章在探讨板桥“怪”之因,“怪”之表现和“怪”之余响的同时,兼阐释板桥“怪”之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28.
吃亏是福     
侯磊 《老人世界》2020,(2):25-25
与“难得糊涂”齐名的是郑板桥的另一幅匾额“吃亏是福”,注解为:“满者损之机,亏者盈之渐。损于己则益於彼,外得人情之平,内得我心之安,既平且安,福在即是矣。”这个注解很好理解,翻译成白话文即:“人的所得太多之日,便是开始损耗之时。而当一个人变得欠缺不足后,就会渐渐地充裕起来。自己有些损失,自然就会利于他人。这样一来,对别人而言,得到的是心平气和,对自己而言得到的是内心安宁。既平和又心安,才是真正的福气所在。”郑板桥对“吃亏是福”的理解和阐释,可谓鞭辟入里,细致入微。  相似文献   
29.
【正】2011年11月25日,17岁的天才少女侯逸凡在阿尔巴尼亚的2011年女子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对抗赛第八轮比赛中,执黑后走战平挑战者印度棋手科内鲁。这样,侯逸凡就以5.5:2.5提前两轮实现卫冕,成为继谢军之后,我国第二位蝉联世界棋后称号的棋手。  相似文献   
30.
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诗书画三绝闻名于世。其实,郑板桥撰写的对联也称得上是一绝,尤其是关于治学论文的格联,意蕴深远,至今传诵不衰。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充饮食;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这副治学联,构思新巧,含蕴丰厚借助咬定,上联形象地说明对人有益的书本知识,应楔而不舍地刻苦学习,毫不松懈;凭着比喻,下联告诫自己要加强品德修养,保持翠竹般的高风亮节,也希望儿孙像拔节而起的嫩竹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