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54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4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01.
王晓毅 《文史哲》2002,(2):141-146
郭象的历史哲学在中国思想史上独树一帜:否定了宇宙发生过程的存在,认为世界没有绝对的“开始”和“时间”,人类社会不存在必然性历史退化,仅是世时各异。圣人治国之“迹”不同,而以无心顺应时代变化的治国之道“所以迹”却是相同的,因势利导实施礼乐教化、刑名法术甚至军事征服,都是无为。圣人之间不存在优劣之分,面临乱世的后王治国难度更大。为了扭转西晋玄学的虚无主义倾向,郭象以黄老历史哲学误读《庄子》,将该书注释成积极入世的经典,其中可能受到佛教的某些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02.
运用魏晋玄学的“言意之辩”方法,将郭象“独化于玄冥之境”的文字还原成图象后,可见其本意为:每个个体依据自己的本性运动变化,叫作“独化”;无数个体运动轨迹交织形成的关系网络,构成了无限复杂、时刻变动的现象世界。如果探究其变化的终极动因,无论从外部还是从内部展开,都将面临模糊不清的景象,叫作“玄冥”或“玄冥之境”。从本末体用角度看,万物个性的集合,可视为现象世界的“本体”,故可将郭象玄学称之为“性本体论”。其目的是否定天命论(宇宙本原论)与君权神授,将人性的需求(自然)作为社会体制(名教)存在的基础,以此确立臣民的政治主体地位,为魏晋士族社会的“自治”理论与实践,奠定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3.
王宏伟 《船山学刊》2023,(4):97-106
先秦时期产生了天生圣人和积学成圣两种观念。汉代受谶纬与王权因素影响,天生圣人观成为主流。曹魏时期王弼基本延续了汉代以来的观念。西晋郭象则不单认为圣人之迹可学,还提出了具体的为学方式,这与以往学界基于其“圣人无迹”说推论出郭象持天生圣人观的结论存在一定差异。可以说郭象对汉代天生圣人观进行了一定调整,具体表现为:一方面具备圣性之人也需要通过后天积学才可成圣;另一方面不具备圣性之人通过后天努力也有可能达到与圣人相似的境界。这些调整重新凸显出后天积学的重要性,对之后成圣工夫论的完善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4.
郭象在其《庄子注》中从向秀提出的“无心说”出发,总体上又对向秀的玄学视野有所超越,从而在魏晋玄学内部完成了一个从道家形而上学向儒家实学的转向。这一转向从抽象到具体分为三个层次,即从“无心”转向“独化”、从“贵无”转向“崇有”、从“清谈”转向“名教”。但整个过程并非对庄子学说的外部颠覆,而恰好是通过对庄子学说的深化及合理化的阐发而自然发生的,实际上揭示了道家形而上学内部作为“伦理学之后”而向伦理学本身回归的本质倾向。正是由于这种“原教旨主义”的倾向内在不可抗拒的理论必然性,促使玄学的儒学化最终在裴頠那里成为定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