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1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3篇
社会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鄂伦春族山林文化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林文化是长期生活在山地的游猎民族的一种古老文化,是一种地域性极强的文化。这里我们要探讨的是生活在大、小兴安岭的鄂伦春族的山林文化。鄂伦春有两种解释:一是“住在山岭上的人们”;二是“使用驯鹿的人们”。狩猎是鄂伦春族生存的根本需要。鄂伦春人把狩猎融进了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当中。“桦树皮文化”是北方狩猎民族的一种古老文化。鄂伦春族的“桦树皮文化”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地域性文化传承现象。鄂伦春是一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鄂伦春人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口头文学,并靠着口耳相传,顽强地保留到今天。在现代化快速发展的今天,鄂伦春的山林文化渐行渐远,保护好鄂伦春族的山林文化,不仅是对文化的捍卫,更是对鄂伦春这个处于“边缘”的民族拥有更广泛的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空间和权利的维护。  相似文献   
22.
鄂伦春族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族通古斯语支,没有文字。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社会实践中,鄂伦春人创造了自己的精神文化,其中口头创作、音乐、舞蹈、造型艺术等传统文艺作品都有鲜明的风格和民族特色。在文艺作品中体现着鄂伦春人对自然界自身运行的整体性认识和人与自然之间的一种"天人一体"的关系范式,展现出一种整体主义的生态自然观,并由此衍生出一种节制主义生态伦理观和交互主义的生态审美观。鄂伦春族节制主义的生态伦理是基于鄂伦春人对人与自然主体间性的指认和对于自然规律的认识与敬畏,而交互主义的生态审美则主要体现为文艺作品中自然与人的交融互动、"比兴"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对于自然生命"自由之和谐"状态的推崇。以鄂伦春传统文艺作品为载体,梳理当中蕴含的生态意蕴,将有助于我们以一种绿色的"森林文化"观照现代的"工业文化",反思并建立一种同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文艺体系。  相似文献   
23.
鄂伦春族是一个典型的狩猎民族,狩猎不仅是鄂伦春族传统的生产方式,同时也蕴含了独特的民族文化。笔者在新生鄂伦春民族乡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当前鄂伦春民族传统文化逐渐消失的现象,收集各方意见,做出一定整理,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意图促进更有利于鄂伦春文化自觉自强的环境。  相似文献   
24.
从远古走到今天,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的舞蹈艺术一直在民族发展的进程中成长和完善。他们的民族舞蹈大多是狩猎题材的自娱自乐的舞蹈艺术形式,舞蹈语汇以模仿动物、鸟类、狩猎和采集活动为主,比如鄂伦春民族的《黑熊搏斗舞》、鄂温克民族的《罕日切舞》、达斡尔族的《鲁日格勒》等等。这些民族舞蹈艺术具有一定的摹拟性特征,采用拟声、状形、达意、传情的手段和方法去抒发舞者的感情,质朴无华、简洁自然,是对游猎生活的最直接展示。  相似文献   
25.
《中国民族》2012,(9):80
中国作家协会重点扶持项目长篇小说《白那恰》于7月面世。作者诚然从2000年开始用了五年时间采访搜集资料,又用了六年时间写了八稿。这十多年,诚然走遍了北方分散在各地居住的鄂伦春猎民乡村,采访了百余位鄂伦春族老人,与他们一起野游狩猎,打渔挖菜,与他们同饮共舞,同欢共庆。这是没有文字  相似文献   
26.
本文以田野资料为基础,论述了鄂伦春火文化的变迁,指出鄂伦春的火文化,不仅是记录在书上的传统崇火习俗,也包括现代生活中对待火、处理火的完整内容,以主动的态度防火,保护森林是鄂伦春人新的火文化,是其火文化变迁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27.
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民族传统体育及其社会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达斡尔族、鄂温克族和鄂伦春族传统体育内容丰富多彩,是这三个少民族生活体验的结晶,它们具有原初性、开放性与融合性、民族性、兼容性、自然生态性等特征,展现了其民族地域特有的文化。同时它们也具有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强社会向心力和凝聚力、提高地区的政治文明、提高地区的声望和知名度、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等重要的社会功能,这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牧区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8.
29.
由近代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1945年以前黑河地区鄂伦春人口呈下降趋势,在伪满时期达到历史的最低点,鄂伦春社会人口结构呈现出青壮年男性较女性比例高,中老年女性较男性比例高,老年人口极少的特点。新中国时期,黑河地区新生乡鄂伦春族人口保持平稳的水平,各年龄段男女比例无显著变化,鄂伦春人平均寿命延长。1970年代前后汉族人口的大量迁入,使鄂伦春族与外族通婚的现象日益普遍,从而改变了鄂伦春族家庭人口的民族结构。1990年代以来一些单纯地统计鄂伦春族人口的数据,已经不能完全反映鄂伦春社会家庭人口结构的真实状况。  相似文献   
30.
鄂伦春萨满文化以文化遗存的形态向世人昭示着它曾经的辉煌。作为远古时代氏族社会精神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萨满文化在人类历史上持续了数万年,以其独特的创造力和想像力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北方少数民族的意识形态、行为等的精神层面内容。本文通过鄂伦春萨满文化的梳理,探寻人类童年时代的心灵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