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9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10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5篇
人才学   7篇
丛书文集   700篇
理论方法论   85篇
综合类   974篇
社会学   32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1.
大文学观与文学史研究的文化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2000年底,杨义先生提出他的“文学三世”说,认为“古代文史混杂、文笔并举,奉行的是‘杂文学’观念;20世纪接受西方‘纯文学’观念,把文学祛杂提纯,采用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分法;到了世纪之交,文学开始怀着强烈的欲望,要求在文化深度与人类意识中获得对自己存在的身份和价值的证明,从而逐渐地形成了一种‘大文学’的观念。”他在文中对大文学观进一步阐释道:“文学在中国,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一个向其他人文学科开放的系统。……这种文学(即杂文学)称谓未经近代纯文学观念的洗礼,自然流于驳杂。  相似文献   
52.
话语权会对文学史的发展与书写带来影响。从1922年12月李璜编著的《法国文学史》至今,在中国出版的《法国文学史》已经超过五十部。汉语世界的《法国文学史》出版受到主流话语的制约与影响:文化差异使得我国学者拒绝借用法国学者所著的本国文学史;阶级话语理论对汉语世界的《法国文学史》出版及写作情况带来长时间的影响;《法国文学史》的编写在以读者需求为主的出版市场面前受到出版社选题策划的约束和影响,在写作风格上文学史写作者难免会在个人学术著作与面向教学的教材之间进行抉择。  相似文献   
53.
朱德发 《东岳论丛》2002,23(1):76-81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学科命名是建国之初特定政治语境与审美语境的产物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编纂和教学实践的检验 ,它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到了新时期遭到质疑和挑战 ,重构学科意识与重写文学史已进行了突围性实验和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54.
55.
针对倡导建构多民族文学史和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现状,在考察多民族文学实情、反思中国式整合思维基础上,对理论的有效性作出质疑,提出"共同合作、分道而治",尝试为多民族文学史编写提供可供探讨的途径.  相似文献   
56.
父亲角色的缺席是当代许多女性小说文本书写母亲形象的一个共同语境。本文分析"缺父"的文本背景,阐释当代女性小说中母亲书写的性别文化内涵,指出"缺父"一方面意味着父权的无处不在,母亲的"妻性"被剥夺了,"母性"被推向极致;另一方面则是重建女性谱系的前提,使"母亲"重新获得"人性"、"女人性"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7.
乡土写实小说是 2 0世纪 2 0年代出现在中国现代文坛上的一枝奇葩 ,作者是一群因生活所迫而离开故乡农村来到城市的青年 ,他们立足社会现实 ,关注民生疾苦 ,针砭社会锢弊 ,执著于人生意义的探寻 ,同情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下层劳动者 ,表现出鲜明的人道主义、民主主义精神 ,体现了“为人生”的文学观 ,有着较强的社会意义和认识价值 ,使现实主义在 2 0年代形成了一江壮阔的洪峰。本文从这一流派产生的背景和特点、主要作家以及中坚人物三个方面对乡土写实小说作了较完整的阐述。  相似文献   
58.
意识形态与文学翻译--论梁启超的翻译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历了维新变法的失败后,梁启超开始转向文学,以翻译西方小说为手段来引进西方的启蒙思想,抨击朝政,改造社会。他的翻译实践有四个特色:取政治小说为译本,从日文转译西学,进行翻译的操控和改写,通过新闻报报刊来发表译文。他的翻译理论以深厚的佛学为基础,对今天的译学研究仍有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他的翻译实践具有意识形态的特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20世纪前后中国知识分子学习西方、追求民主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59.
60.
<正>南朝梁昭明太子箫统主持编纂的《文选》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文选》自唐代成为显学后,历经宋元明清,研究者辈出,选学成为少数以书命名的专门之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