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112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12篇
人才学   33篇
人口学   10篇
丛书文集   203篇
理论方法论   41篇
综合类   401篇
社会学   80篇
统计学   1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6 毫秒
81.
陶渊明以其高超的精神境界、内在的智慧风貌、逸伦卓群的言行风度及其独领风骚的诗文,显示了一种独特的人生样态──本性的自由释放,这对我们客观地审视传统人格的优劣、重塑现代新型人格,无疑是深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82.
对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审视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诚信文化失灵,现代信用机制建设滞后与社会浮躁心理蔓延是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面临的三大制约因素。面对这些因素,我们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即加强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加强诚信制度建设以及充分发挥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83.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本质,人与人的关系主导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不但需要一种全新的理念,更重要的是必须从制度设计上安排好人与人关系的和谐.这对于进一步厘清各种环境伦理观点,探索重构环境伦理的出路,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84.
过去的研究者在比较中日法律意识之后,通常得出的结论是中国不如日本,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法律意识并不仅限于内法层面和私法层面,日本人在普通法律方面的意识确实优于中国,但日本人缺乏是非观念,在对法律本质的认识上,在公法、国际法律层面的法律意识一点也不比中国好。特别是近些年日本新民族保守主义兴起,其国家决策和民众舆论所反映出的对外法律意识更让人担心。日本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日本人的法律意识真的很好吗?本文将试着给出答案。  相似文献   
85.
对我国篮球运动的后备人才培养、训练理念与创新、技术、战术、身体训练等几方面进行探讨,并指出各自存在的深层问题,供篮球爱好者参考。  相似文献   
86.
"第五代"电影20年来的文化态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桂青山 《学术研究》2004,(2):116-120
第五代电影的文化流程有三个阶段 :振兴与勃发期———与时俱进 ;徘徊与寻觅期———与世浮沉 ;适众与媚俗期———随风俯仰。本文以电影为个案 ,分析当代中国 2 0年来的文化走向 ,并对当代文化状态及某些学术观点 ,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87.
本文从都市文学的角度对曹禺的名作《日出》进行了重新审视,肯定其填补现代文学都市题材戏剧空白的文学史意义,同时,在与1930年代都市小说的对照中彰显曹禺对都市题材独特的关注视角。  相似文献   
88.
刘德辉 《船山学刊》2002,(3):142-143
陈家桢同志的《畸形审美与人性异化》(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2001年)是一部在研究《金瓶梅》方面具有深刻社会认识意义的专著。在《金瓶梅》里,主人公西门庆从始至终都在追逐女人。与西门庆有性关系的有名有姓的妇人包括原配在内达二十多个。为了占有女人,西门庆丧失了理智,他色荒如炽,频繁“征战”,最后终于导致脱阳,暴死在“性战”的“战场”上。人们通常认为,《金瓶梅》主要是通过对西门庆这一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完成它对社会的教育的;《金瓶梅》的文学意义就在于它的警世作用。但是人们又想,如果只是为了警世,兰陵笑笑…  相似文献   
89.
对中国社会保障争论的几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社会保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社会保障的功能和作用已经逐渐深入人心.但社会保障作为一种制度安排还存在激烈的交锋和意见分歧.所有社会保障的争议都源于对社会保障理论基础的认同差异和实践认识的差异.因此,通过重新审视中国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有利于对中国社会保障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