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9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37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44篇
人才学   3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91篇
理论方法论   64篇
综合类   1059篇
社会学   150篇
统计学   1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90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41.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精神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生态"是精神生命的存在与演化状态.从精神生态的角度讲,陶渊明的田园诗表现为对人生自然境界追求和"穷节"固守;表现为宦游仕子向平民诗人、田野农夫角色的精神转变;表现为对自然、对农民的亲近关爱;表现为胸中块垒爆发升华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追求.这种追求、转变、关爱、向往、升华互融共生,从不同的层面创构了陶渊明田园诗的精神位格和完整体系,也构成了令后人追慕不已的田园诗精神生态景观.  相似文献   
142.
散文诗人袁智忠凭着不倦的艺术探求而逐渐建构起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对此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是在情感内容上具有浓厚的牧歌意绪;二是在语言形式上舒放自如,三是在表达方式上以小见大,这些构成了其散文诗的美学特质,也是他的散文诗能够受到诗歌界和学术界广泛关注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43.
唐代诗人在认同接受嵇康名士风流的同时,否定的声音也未停止过。他们对嵇康的否定涉及到他的"养生"、"慵懒"、"饮酒",以及他的思想信仰、人生观、价值观诸方面。对嵇康的否定折射出的是唐代诗人的时代风貌。  相似文献   
144.
静是王维山水诗的一大特点,同时诗人也善于描绘动态.静可以分无声之静与静态之静、有我之静与无我之静;动可分为声响之动与运动之动、客观之动与主观之动.王维的山水诗以禅入诗,以静为主,动静结合,静而不死,动而不张,理境交融,给人以无限的美感.  相似文献   
145.
陶敏 《云梦学刊》2008,29(2):154-158
读过开明书店版四卷本<闻一多全集>的人都知道.1925年闻一多先生从美国归来后.长期从事古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和唐诗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先后在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后易名中央大学)、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任教,长期担任的是"杜甫"、"唐诗"、"王维及其同派诗人"等课程.  相似文献   
146.
147.
以选本统计的方法,选出唐代主要诗人448名。并列出其中著名诗人名单及主要统计结果,以供学界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48.
道士与唐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士诗人作为唐代诗人的一个阶层,为唐诗的鼎盛作出了特殊的努力.本文对道士诗人进行了分类,并对各类代表诗人及诗作的特色进行分析.非诗人道士作为世俗诗人的交往对象,是引发诗人诗兴的直接媒介,本文以司马承祯、张果和毛仙翁等三位引发诗潮的道士为例,以见他们对唐诗繁荣的间接性贡献.  相似文献   
149.
150.
邵刚 《老年世界》2007,(16):38-39
著名的文学家、诗人臧克家年轻时体弱多病,多次因病休学,长期住院,曾经是个视药物为救星的人;后来,他认识到药物只能医病,不能强身,终于摸素和总结出一条“思想大门洞开,情绪轻松愉快,注意锻炼、营养、药物,健康恢复快哉”的养生之道。早在大学读书期间,即开始发表诗作,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以后又陆续出版诗集多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