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9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11篇
民族学   110篇
人才学   19篇
丛书文集   246篇
理论方法论   52篇
综合类   890篇
社会学   80篇
统计学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三月杏花节,漫步园林间。鸟歌虫鸣花妍,绿柳泛轻娴。犹有倩女靓男,笑语惊赞巨笔,百里展长卷。花海迷归路,不知日西斜。  相似文献   
82.
赵锐 《金陵瞭望》2010,(21):10-21
2010年6月12日,我国第五个“文化遗产日”。这一天,南京成为世界的焦点。上午9点15分,南京大报恩寺七宝阿育王塔金棺银椁被打开,佛界顶级圣物“佛顶真骨舍利”盛世重光。据悉,释迦牟尼佛顶骨舍利存世只有一块,世人已有1400年未见其真容。  相似文献   
83.
传统文学史认为,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的古诗以及《上山采蘼芜》、《陌上桑》等乐府民歌皆出自两汉时期.但通过考查《古歌》中的金殿、主人、弹棋等词语和《上山采蘼芜》之“从閤去”、“长跪”等词语,《古八变歌》“章华台”即为曹魏“建章台”铜雀台以及《凛凛岁云暮》之“重闱”等,可以得知,这些失去作者姓名的“古诗”,其产生背景并非民间,也非下层文人,而是宫廷背景之下的产物,这几篇诗作的作者应是甄后.  相似文献   
84.
《看不见的人》的文本分析多关注于从小说的象征意象、叙事话语、艺术特色和写作手法等方面来解析这部作品。通过分析一个黑人青年真实的成长历程和成长经验以及小说中的莱因哈特和“祖父”角色的塑造来探析小说的主题:解读现代人所面临的共同困境,即个体强烈的自我意识与各种外在因素所导致的自我意识之间的矛盾造成了现代人的孤独感和生活焦虑,失去自我、被人视而不见的生存状态成为现代人的普遍命题。  相似文献   
85.
送别诗中的燕、鹄、鹤、鸿、雁等飞禽特称意象,以其灵动的生命情态和吉祥高贵的象征给读者以具体明晰的图景。鸟意象作为总称意象在送别诗中以其概括性、含糊性给读者带来更大空间的想象联想自由。两者共同构成了送别诗的一道独特风景,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86.
七一颂歌     
黄剑 《老友》2012,(7):20-20
日出云开万丈光,新程浩荡党维航。三峡秋月平湖水,港澳春花溢香江。豪迈宏图宣世界,飞天梦想傲东方。小康社会和谐舞,理论英明国富强。  相似文献   
87.
畲歌是记述历史的工具,是畲族自身教育的手段,是增强畲族内聚力的工具,是畲民社交工具和文化资本,也是他们情感表达的主要载体。畲歌在畲族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畲族文化的建构和繁荣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意义。保护和继承畲歌文化传统对于重建和复制畲族传统文化之价值不可轻视。  相似文献   
88.
从刘禹锡<金陵五题>、孙玄晏<六朝咏史诗>、曾极<金陵百咏诗>,到明清时代的"金陵二十景"、"金陵四十景"、"金陵四十八景",古代作家的吟咏品题为古都南京建立一个历史文化地标体系.南京历史文化地标代有更新,其历史文化内涵亦不断丰富.古典文学创作不但形塑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地标,对后代的城市想象亦有化育、衍生、润饰之功.  相似文献   
89.
我从小是在部队家属院长大,也许是环境影响吧,我身上的“大兵”味特别浓:正直坦荡却是脾气急躁,说话直来直去,不会拐弯。九五年从部队复员后,分配到了工厂。这是一家机械加工厂.刚好我在部队学的就是这专业,所以干起来轻车熟路,得心应手。厂里效益也不错,工资奖金一律照发。应该说,我对当时的状况还是相当满意的。  相似文献   
90.
杨琼 《现代妇女》2010,(6):84-86
民俗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怎样更好地关注民俗文化及其传承,是觉醒的本文化持有者、政府和学者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民族民俗音乐与民俗有不可分割的共生关系。民俗音乐中,相当一部分都是由女性创作、演唱并传承的。她们或独立构建或与男性一起架构其民俗的文化空间。然而,一直以来,女性与民俗的关系都不太被重视,在民俗音乐受到外来文化冲击的今天,她们的作用显得更为重要,甚至关系到某些民俗音乐文化的存亡。表现民族、民俗的音乐是近年来各大作曲家竞相关注的焦点,很多时候也是通过这种方式走向国际舞台的,即“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可是怎样才是真正用音乐表现了中国优秀女性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