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篇
  免费   79篇
管理学   1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5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58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228篇
社会学   11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58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文章认为“民族平等”是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中弥足珍贵的内容。作为我国重要的宪法原则和民族政策,民族平等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杰出贡献、展现出各民族政治法律经济文化的全面平等。强化民族平等的政策法律保障、制度化推进民族区域自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均是民族平等法治文化的成功实践。坚持民族平等提升民族事务治理的法治化水平,需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强化民族平等的法治保障;巩固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夯实民族平等的制度支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厚植民族平等的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102.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和终极关怀,具有价值导向与精神激励的作用。历经六百余年沧桑的黔中屯堡,在时空演进中经历了长期的文化涵化,形成了独特的屯堡文化,既成为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历史,也说明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屯堡文化内蕴的“忠勇”“孝悌”“礼智”“仁义”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屯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根基,也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3.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组织专家学者高标准、高质量编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试用本),高度重视《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试讲试用推广工作。2023年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立足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遵循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科学揭示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道理、学理、哲理”。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的重要讲话精神,编好用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本刊特邀五位专家参与专题笔谈,从不同角度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的理论创新点。其中,张梧认为,科学揭示中华民族共同体“从四周向中心融合聚合”的形成机制,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的理论亮点;沈桂萍认为,阐明中华民族作为文化人类学意义上的“民族实体”属性,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的理论贡献;张利国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从历史逻辑、政治逻辑、文化逻辑、组织逻辑四个维度阐明了中华民族共同体何以由多元聚为一体,并且从自在走向自觉自强的内在机理;孙明霞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通过中外比较,充分彰显了中国特...  相似文献   
104.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组织专家学者高标准、高质量编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试用本),高度重视《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试讲试用推广工作。2023年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立足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遵循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科学揭示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道理、学理、哲理”。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的重要讲话精神,编好用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本刊特邀五位专家参与专题笔谈,从不同角度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的理论创新点。其中,张梧认为,科学揭示中华民族共同体“从四周向中心融合聚合”的形成机制,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的理论亮点;沈桂萍认为,阐明中华民族作为文化人类学意义上的“民族实体”属性,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的理论贡献;张利国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从历史逻辑、政治逻辑、文化逻辑、组织逻辑四个维度阐明了中华民族共同体何以由多元聚为一体,并且从自在走向自觉自强的内在机理;孙明霞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通过中外比较,充分彰显了中国特...  相似文献   
105.
民族地区大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逻辑起点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坚定理想信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内容构成上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五史”教育为基础、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红色文化教育为重点。在此基础上,构建组织领导机制、协同互促机制、理论与实践融通机制、动态反馈和跟进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10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随着信息技术不断革新,大数据技术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驱动力和创新手段,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新的契机。大数据技术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维方式、实践方式会产生积极影响,也将赋能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治理能力。将大数据技术引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相关环节,有助于推动国家意识形态治理工作的现代化进程,以有效应对西方势力通过网络空间不断对国内意识形态领域进行渗透的风险与挑战。  相似文献   
107.
历史上,各民族经营者一直都是中华大地上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之间实现经济上优势互补、文化上交流互鉴的重要推动力量。当前,各民族企业家特别是少数民族企业家已成为民族群众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以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促进力量。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指导下,应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角度,政治性与经济性相结合去分析该群体的特点和作用,特别要注重引导和充分发挥各民族企业家自身行为引领、企业文化带动、产品服务宣教重要作用,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108.
社会成员之间的认知关联、情感依恋、互信互助三要素,是从认知、情感、行动等实践维度助推共同体建设的前提条件。此三要素与中华民族的共同性、纽带性、实体性相互依存、互为主体。在共同体建设背景下,各民族的认知关联、情感依恋、互信互助是中华民族由多元逐步走向一体的价值基础。通过认知关联塑造中华民族共同性,借助情感依恋凝聚中华民族纽带性,依托互信互助增强中华民族实体性,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造内生动力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09.
在明代复古文化背景下,李东阳的文学思想蕴含着诸多复古因子。其复古文学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与鲜明的特性:兼师众人之长,自铸一己风格;注重诗音乐美,恢复言情本质;以复古为通变,探索文体革新。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明代中期文风转向的趋势,对“七子”的崛起及明清文学理论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尽管其还存在某些不足与缺陷。  相似文献   
110.
多刃成形排车刀具有实用、可靠、效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